晴時多雲

黑心產品 必然產物

█ 黃德源

近來,中國製產品的安全問題受到全球性的持續關注;不僅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將中國黑心產品的全球威脅當作封面故事報導,就連出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此一權威刊物的「外交關係會議」(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都開始關注此一議題。而在具體行動方面,部分美國廠商為了平息消費者對「中國元素」的疑慮,甚至開始以「不含中國成分」(China-Free)作為「品質保證」的依據。

事實上,在發生中國產品危害全球的伊始,中國政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以透明、公開的方式處理之,而更多是以「民族主義」、「陰謀論」,或是「專家見解不同」,企圖為其黑心產品辯護。以毒牙膏事件為例,今年五、六月毒牙膏致死事件爆發以來,中國衛生部即堅稱,「該部專家對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進行的評估表明:長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於十五.六%的牙膏『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作為中共喉舌的《人民日報》更在六月十六日的一篇報導強調「中國要對『毒牙膏事件』說不」,甚至將其與西方陰謀阻礙「中國和平崛起」掛勾。

當然,中國的「反擊」也並非全無根據,但刻意將西方部分「非理性」觀點以偏概全地視為整體,不但無益於中國面對自身的問題,更將妨礙中國日後的經濟發展。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產品的「全球威脅」並非僅為個案,而是長期以來的結構性問題。誠如許多專家所持的觀點,「逐一開櫃檢查」不僅技術上不可能,更會造成「國際貿易」查驗成本的驟升。此外,以「全球安全署」檢查世界各地的工廠,將可能埋下「『檢查/被檢查者』權力不對等」的國際衝突。

筆者以為,中國黑心產品的結構性與根源性問題源自於中國政治體制的問題;只要中國共產黨持續禁錮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等「防腐劑」,黑心食品則永無寧日。如前所述,毒牙膏事件問題不在「中國專家」的背書與否,而在於沒人敢保證這些專家「是否有與官方或廠商掛勾」,而這些都必須依賴自由社會的機制,始能獲得「公眾信任」。

短期間,中國產品的「信任危機」只能由個別企業以「國際信譽」為賭注嚴格把關(例如肯德基在二○○五年即在中國設立「食品安全中心」作為因應當時的致癌物質色素「蘇丹紅事件」);長期而言,政治體制的改革與鬆綁,則是中國能否「和平崛起」的「品質」保證,而此亦符合全球的利益。

(作者為政大博士班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