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四物湯+普拿疼,談藥師爭議

◎ 劉宇琦

日前報載中醫界發表意見呼籲藥師應該中西有別,並說中藥、西藥各有專業,藥師也該擇一執業,建議推動「中藥師」制度。站在中醫本位思考,此議似乎合理,但實務上是否如此則還有待商榷。

台灣因為實施健保制度,不管中西醫民眾就診都非常方便,制度也不限制民眾選擇西醫或中醫,甚至有部分民眾是中、西醫兼看的,因此中、西藥併服的狀況並不少見!如果加上日常的中藥藥膳與民眾自我藥療的部分,併服的情況就更為平常了!

冬天到了,民眾燉個四物湯補身,吃個銀杏促進循環,吹了風頭痛買個普拿疼,看醫生又開了顆阿斯匹靈,這麼多東西能不能一起吃?民眾會不會有疑問?有疑問又要找誰解答?是不是四物湯問題請就教於中藥師,銀杏、普拿疼、阿斯匹靈則請移樽西藥師?交互作用的部分就自己回家試,因為既不歸中也不屬西管!

台灣獨步全球的健保制度與民眾獨特的用藥習慣,造就了普遍的中、西藥併服現象,當局應該正視這種現象,創造良好環境支持、要求、鼓勵藥師更加精進統合中西藥的技能,而非打壓分化,讓民眾的用藥問題更加無所適從!

(作者為藥師,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