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救人命也要救經濟

防疫政策的檢討

◎ 張志欽、劉明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指出:「在一九一八到一九二○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四千萬至五千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也認為,當時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約十八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每當週期性流感大流行,動輒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理論上,現存地球人類是被病毒選汰過,能夠存活下來人類的後代。

根據過去施打流感疫苗的研究顯示,每年施打流感病毒的疫苗,其效價落在四成到九成之間。意味著每年年初對年底流行病毒株的預測常不準,基本上,縱使每年施打一次流感疫苗,也未能給予人類完全的保護。因此,面對同樣無常的新冠病毒,全球加快施打新冠疫苗之際,就必須面對可能經歷至少廿五代突變的新冠病毒變種,「到底我們對新冠疫苗的效用,期待是什麼?」事實上,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目前專家建議:「繼續注射已研發出來的疫苗吧!」

面對國際新冠疫苗開打,衍生疫苗護照、邊境開放及振興經濟議題,紐約時報及新加坡學者質疑台灣若不開放邊界,可能面臨經濟及政治上的孤立。防疫中心所持看法是「待疫苗證實永久免疫效果,才能鬆綁邊境」,「觀察世界各國的疫苗效果及措施」,或「打疫苗縱有抗體,不能保證免受一次大量病毒感染的侵襲,不能輕易開放邊界」。倘若很不幸新冠疫苗對應善變新冠病毒的效價,跟流感疫苗一般—每年的效價不一樣,台灣是否要持續封鎖?台灣只能等待邊境開放日子的遲遲到來嗎?

最近日本學者發現,亞洲國家新冠疫情較歐美為輕,除了人民較能服從政府命令,接受隔離及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另一原因可能是先前有類似新冠病毒在亞洲流行多年,許多人有了特殊抗體。

BBC中文報導指出:「2021年經濟展望:疫苗仍是關鍵,復甦與代價並存。」我們建議政府應該適時建立或展現新冠疫情風險溝通能力,凝聚全民科學決策的共識,共同面對險惡的新冠疫情難關。天佑台灣!

(作者分別為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特聘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