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要有領航的氣魄

■ 陳春山

近五百年的台灣歷史深植了「西方民主法治及創新文化」、「日式典雅精緻文化」、「南島樂觀及藝術文化」、「中國傳統倫理價值文化」在台灣社會之中。這個多元文化社會所展現的台灣核心價值是:「樂觀寬容多元」、「堅毅韌性、絕不服輸、反敗為勝」,這些優質特性源自於台灣民眾於荷蘭、西班牙、日本統治及戒嚴時期中,在受難中仰望陽光的堅毅韌性。

在前述台灣核心價值架構下,台灣不同於全球其他華人社會的優勢結構是:「有相當數量及凝聚力強的公益團體、公民團體、宗教團體」、「全球佈局且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及「相當數量的學術團體及人員」。

諸多政治領袖及學術精英已預言,全球將走向公民社會,這些趨勢是:「國際組織、區域組織重視全球NGO的意見,邀請NGO積極參與」、「NGO受全球民眾信賴度遠甚於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大型企業紛紛投入企業社會責任(CSR)」,企業社會責任與NGO結合,形成全球治理的兩大支柱,台灣價值與優勢符合全球公民社會發展趨勢。

台灣應以「領航全球公民社會」為目標,並據而擬定包括:「堅持台灣社會為公民社會典範的核心價值」、「投入資源培育台灣公民具全球領袖公民特質」、「培育公民團體而期其治理透明、具全球NGO的特質及能力」、「培育大型傳播機構(如公廣集團)以表彰、傳播台灣領航能力」、「鼓勵企業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使命成為全球企業公民」及「鼓勵公益法人、公益信託的法規治理模式」等策略,使「領航全球公民社會」為台灣使命及品牌。

而考量近年來各國競相投入國際傳播,以進行國內的國際化社會教育,且表彰各國文化及政經國力,最著名的當然是BBC(即BBC World),其國際傳播每年經費一百四十億元台幣,於二百多個國家落地,收視人口達二億七千萬,德國DW每年預算一百億元台幣,韓國阿里郎電視每年預算十三億元台幣,法國(France 24)於二○○七年播出英國、阿拉伯、西班牙三個國際傳播頻道。依此趨勢,台灣應考量提升公視製播宏觀(海外僑胞)經費及效能,並研議編列預算製播二十四小時英語國際頻道。

如台灣以此高度、國際觀長期有計畫為資源投入,未來二十年後,台灣必成為全球公民組織的創新首都(The Global Capital of NGOs & Innovation)|一個具人道價值、使命感且創新不斷的領導型社會。

(作者為公視基金會及華視(公廣集團)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