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冬至,湯圓,英文

◎ 曾泰元

昨天是冬至,北半球的冬至,一年之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在這一天,北極圈是「極夜」,太陽一直在地平線以下,廿四小時都是黑夜。

冬至的英文是「winter solstice」(字面意義「冬天的至點」),關鍵的字眼是「solstice」(至點)。了解中英文的來由,能讓人有豁然開朗、相識恨晚之感。

冬至的「至」代表極點,也就是極值、頂點。在晝夜等長的秋分(autumn equinox)過後,黑夜的長度慢慢往上爬,白晝的長度慢慢往下降。黑夜的長度在冬至這天爬到頂點,成為全年的極值,同時白晝的長度降到谷底,也成了全年的極值。過了冬至,黑夜和白晝互換方向,黑夜下行,長度漸減,白晝上行,長度漸增,一直到隔年春分(spring equinox)的晝夜平分點,白晝和黑夜才又再度等長。英文的「equinox」今日意為「分點」,詞源本乃「晝夜相等」之謂〔equi(相等)+ nox(夜晚)〕,指的就是白晝與黑夜長度的平分點。

英文的「solstice」和中文的「至點」所指相同,但思路不同,呈現出來的世界觀迥異。由詞源觀之,「solstice」可拆成兩部分,前面的「sol」是「太陽」〔如solar(太陽的)裡的sol,後面的stice是「站立;靜止」,與static(靜止的)有關〕,因此,solstice的本義是「太陽靜止不動」。因為由地球觀之,不管是冬至(winter solstice)還是夏至(summer solstice),一旦到了至點(solstice),太陽季節性的移動路徑準備掉頭,讓人有了「太陽似乎站立靜止」的錯覺。這種錯覺,如同車輛在兩點間直線往返,到了目的地便掉頭轉向,準備返回,此時車輛好像處於站立靜止的狀態。

在台灣,冬至最為人所知的習俗,就是吃碗象徵團圓、圓滿的湯圓。湯圓是種特色食品,沒有簡短而道地的英文,因此我們不妨直接音譯,稱之為「tang yuan」,另以「rice-flour dumpling」(字面意義為「米粉糰子」,即「稻米磨成粉所做成的糰子」)意譯,作為幫助理解的輔助說明。

湯圓和元宵極為近似,有人認為彼此大同小異,也有人認為兩者是同物異名。值得一提的是,元宵的英文就是音譯的「yuan hsiao」(威妥瑪拼音。另作漢語拼音的「yuan xiao」),一九八六年就已正式成為英文詞彙的一員,收錄於英語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簡稱OED)。用來意譯湯圓的「rice-flour dumpling」,正是OED給元宵下定義的核心字眼。

冬至時,黑夜最長,白晝最短。過了冬至,黑白互換,黑夜漸短,白晝漸長。我們正處於新冠疫情的冬至,這看似無止境的疫情黑夜也到了盡頭,情勢即將掉頭轉向,光明燦爛的白晝已然在望。

(作者是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