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網誌遺物VS. 公車專用道 ---公民記者大會師前夕省思

■ 何國華

近三百名的公民記者,七月二十二日將在台北大會師,這是國內首次公民記者的大規模聚會,以及台灣草根生命力的具體展現。

非營利的公視影音公民新聞平台「PeoPo」(www.peopo.org),自四月三十日開播迄今,加入成為公民記者的人數超過七百人(論單一媒體機構記者人數,排名台灣第一),發稿逾二千則(不包括個人部落格內容),串連逾五十個非政府組織;報導內容從高灘地守望、河川污染巡守,到外籍配偶故事、罕見病童血淚、西藏留台學生抗議,以迄知識農夫經驗分享、麻豆天牛肆虐、玉山高山纜車論辯,一直到最近「水蜜桃阿嬤」爭議,公民記者不但扮演第一線觀察者與報導者的角色,更提供第一手新聞資訊,與專業記者合作,連續發掘重要議題,從民間版的全國農業會議,到全國河川會議,PeoPo全程參與,見證了台灣公民新聞運動的發展,顯現迥異於傳統媒體從台北看台灣,偏向政治角力、社會犯罪、八卦口水的新聞操作方式。

有人質疑公民記者的「專業」。若論畫面影音流暢程度,目前距離傳統電視新聞是有段距離;但是論及新聞題材的選擇、資料的蒐集分析,卻常有令人驚艷的表現。例如本月十五日的「郝:個暫緩實施 人民又是冤大頭」,報導台北車站前公車專用道的問題,就被譽為「超出水準之作」。

當然,公民新聞平台在新聞「查證」上,涉及公民記者到底算不算「記者」的採訪權爭議,仍有改善空間。政治新聞不論,就以最近PeoPo網站最熱的「力保過世女友網誌遺物」為例,四十八小時內已有二千多次點閱率,且在網路上討論、轉貼熱烈,引起相當多的部落格回響。但是當事人因為是女同志的身分,迄今未公開露面,讓這則感人而轟動的消息難免留下專業上的缺憾。

兩個月以來,非營利的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經驗,傳統閱聽人成為事件的報導者,不再是被動、單向接收傳統媒體已過濾的內容,轉而主動、多面向發掘切合個人需求的訊息;拜傳播科技匯流之賜,使得「每位公民都是記者」成為一種可能的想像;也進一步落實「媒體民主」與「資訊平權」。

當公民的資訊接近性,已經和傳統記者相近時,新聞,其定義與內涵恐怕已經需要重新審視、甚至改寫了!

(作者為公視新媒體部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