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軍事需才孔急

軍購先進武器要有高素質人力配合

◎ 張延廷

近年中共的軍事戰力大幅提升,已對西太平洋區域的國家帶來軍事不對稱的壓力,對南韓、日本一直延伸至台灣及東南亞的第一島鏈已構成明顯的威脅,美國已加快在此區域的軍事調整及強化與盟國的互動,確保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優勢。

中共軍力已超過純粹保衛領土的戰略需要,其持續進行軍事現代化,目標是要具有在遠離其沿海地區從事作戰及軍事行動。長遠而言,美國長期單獨對抗中共的軍事戰略已屬複雜、高風險的任務,其最佳應對之道是持續加強軍力並拉攏更多盟友共同抗衡中共。美國積極結合日、印、澳4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已成為印太地區制度化的重要安全架構,甚至將遠在歐洲的英國、法國也規劃要拉入其安全架構之中。

目前五眼聯盟是由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等國家所組成,在冷戰時期主要目的是監視蘇聯及東歐共產國家的內部狀況,現在則是用來對付中共在區域安全的威脅。美國成立各種多邊機制的目的在於強化盟友及戰略夥伴在區域安全的互助合作,並希望這些戰略夥伴能在防務上承擔更多的責任,並投資更多資源在軍事安全。美國亦鼓勵盟國加入南海及周邊海域的巡弋活動,強化自由航行權的運用及同盟戰力展示。

另者,目前在美國或中共主導的各種國際體系架構下,不論是雙邊或多邊主義的運作模式,都各有其考量的合縱連橫目的,以圖發揮更大集體力量,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之間的制度及條件規範,或者美國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與中共主導的「亞投行」(AIIB)兩個體系運作間都有互別苗頭的況味,從東亞各國的參與及互動觀之,各種制度之間並非完全處於較勁的局面。東亞各國大多以朝著強化自身的方向發展,並未選擇押寶,以便能在美、中對立的國際大架構下,能尋求最佳發展之道。

美國近年跨黨派通過的「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等法案,已象徵要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之一環。隨著中共在南海、台海及東海進行高頻次的軍事活動,美國以相對的軍事演習進行相對牽制外,亦從外交與軍事層面強化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定位。

再者,美國認為未來不能只依賴第七艦隊執行整個印太地區的海上任務,必須重新恢復撤銷已逾40年的第一艦隊編制,置重點於南海及東印度洋。並強調第七艦隊的巡弋範圍包括台灣海峽及南海,以自由航行來展現軍力。至於重建第一艦隊必須尋求新加坡、澳洲、印度等盟國的合作,才能順利將第一艦隊部署在最適當的戰略位置。

美國對台政策有其延續性,已簽約的軍售項目不至於變更,並以維持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為其重要的國家戰略。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樞紐地位,目前對台的軍售政策上,從國際關係、台海兩岸、民主黨政治文化、美國內部政商關係來看,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支持台灣已經成為美國主流民意及跨黨派的共識,未來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仍會持續採取「隨到隨審」的模式,不會回到以往「包裹式軍售」的方式,所以對台軍售決策比以前更明快。

所有的武器性能發揮最後關鍵都決定在人員的能力,在美國大量軍售台灣先進武器當下,國軍必須在武器操作訓練準則修訂及人才培育上,儘速摒除傳統舊思維,加快革新腳步超前部署。兵法云「兵在精,不在多」,只有在人力素質大力提升才是國軍戰力發揮最實際的憑藉。

(作者為前空軍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