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連40年兩位數的空屋率談起

◎ 魏世昌

近日台灣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幾句話,好像又開始吵社會住宅和居住正義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社會住宅的比例極低,二○一九年的社會住宅存量共約一萬一千戶,以全國住宅總量約八百七十八萬戶計算,台灣社宅比率僅約○.一二%。反觀先進國家有約五%至十%的社會住宅比率,南韓、美國約五%,日本為六%,香港有三十%,荷蘭則高達三十二%。

興建社宅還是要做,因為攸關居住正義的實踐。但拉高社宅的比例,談何容易?有土地取得、興建費用、傷害附近房價等問題,因此無論是誰執政,不要說像荷蘭到三十二%,要拉到十%都很困難。

以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十年統計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來看,自一九八○年以來,全國「空閒住宅率」始終維持在兩位數。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去年就表示,「正常國外的空屋率大概三%到五%,我們現在已經達到將近二十%。」台灣空屋量太多,是一種土地資源的浪費。

另外,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發布二○一八年低度使用(用電量)住宅、新建餘屋住宅(空屋數)統計報告,全國空屋數為九十一萬六三八三宅,佔稅籍住宅數量比率約十.五六%。台灣自二○○八年以來,這個比率也始終維持在兩位數。

所以要根本解決住宅問題,除了興辦社宅外,政府實有必要對高空屋率現象加以積極處理。

造成台灣有百萬空屋,亦同時有世界最高空屋率的原因,除了民情與歷史因素,就是因為在台灣房屋的持有成本相較其他先進國家過於低廉,導致有錢人多以房產為主要投資、炒作標的。反觀像英國、德國、日本、美國這些先進國家,房地產的持有稅都很高,所以炒房熱度低很多。

行政院為平抑房價,擬祭出九大措施,包括「修正住家房屋現值免徵標準,避免透過分割房屋規避稅負」。但如果真要打擊炒房,政府就該透過囤房稅提高持有成本,減少投資客投機炒作,減緩空屋同時抑制高房價,而非只是透過提高交易成本及實價登錄進行打房。

(作者現職資訊工程師,宜蘭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