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嘉南「麥浪」談輪作

◎ 黃如輝

投書貴報「何不『輪作』取代休耕」後,友人來電問筆者「輪作要種什麼?」這是個大議題。

以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東石郡要覽》,提到一九二六年東石郡內大麥栽種面積三二三甲、小麥八十六甲。隨著嘉南大圳通水穩定供水後,一九二九年大麥三百甲、小麥四十一甲,栽種面積逐年降低,但旱作「大麥與小麥」仍是東石郡僅次於「甘蔗與番薯」的作物。東石郡位在嘉南平原「風頭水尾」,雖然嘉南大圳通水,但仍不免不足,與現今缺水對農業影響大致相同,所以「輪作與作物」在歷史材料已經提供我們參考。

上述,從過往歷史可知,嘉南平原輪作歷史中,曾經也是「麥浪連連」的農業景色,以東石鄉十甲農場種麥經驗,可以提供作為借鏡,政府可以考慮將休耕金額,作為鼓勵秋冬以「小麥、高粱」等旱作農物為主。以小麥而言,台灣對於麵粉的需求量大,而高粱一般熟知也是製酒的重要原料,以小麥栽種而言,稻作收割完,採播種、粗放式管理,幾乎無須多餘的農務,只要增加輪作區農民意願大,將整體栽種面積擴大,應該就有其利潤,政府亦可在輪作區有計畫的耕作與採收,產量穩定便會增加國內麵粉廠收購意願,也間接增加國產小麥生產量。

而輪作期間空閒的農業人力,政府可以安排農業講習與觀摩,讓農人接受更新的農業知識或農業政策,亦或採「以工代賑」的模式,整理輪作區域內產業道路維護等,讓農人不因輪作而收入受到影響。總之,讓農人不因休耕而對田地不捨,只要利潤許可、有計畫的生產與收購,輪作應該比鼓勵休耕更為實際。

(作者為農改場技工,嘉義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