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陽明、交大合併之校長遴選

◎ 王樂堂

陽明、交大兩校明年二月合併後的首任校長遴選,備受各界關注。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是否會在教育部與學術界喊得震天價響的「國際化」氛圍下,產生一位國際級的大師出任新校長?遺憾的是,目前第一階段遴選結果,似乎離所謂的「國際化」甚為遙遠。

當初陽明、交大兩校合併目的之一就是要相互截長補短,將這個新學校推向國際,讓它代表國家就生物醫學領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若沒有國際級的大師出任校長,談何容易?

日前,外電報導,曾經在生物醫學最前線,發明多項疫苗的日本,近年對國產疫苗研發的雄心已興趣缺缺。日本政府只得編列六.七億日圓,向英美三家公司預定新冠肺炎疫苗。可見生醫領域的學術、科技、市場競爭劇烈,已逐漸由歐美獨霸,連日本這個高材生都已招架不住,何況其他。因此,爭取西方國際權威學者(包括華裔)領導,是陽明、交大合併後跨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在歐美國家,舉凡知名大學遴選新校長都是大事一樁。就以大家熟知的加州大學(UC)十個校區為例,經常都有百餘候選人參與競爭,當選者都是個中龍鳳,適才適所,帶領學校百尺竿頭,日新又新。相形之下,這次陽明、交大兩校合併後的首任校長遴選,就顯得因陋就簡,馬虎許多。據報導,國外僅有三位候選人。就算陽、交兩校新近合併,知名度不高;如果遴選委員有心推動「國際化」,願意三顧茅廬(疫情期間用視訊),難道就邀請不到多位具中研院院士資格的旅外傑出學者出馬嗎?事在人為而已!

(作者為國立大學退休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