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扭轉健保費率三個迷思

◎ 涂醒哲

全民健保已連續四年入不敷出,健保會資料顯示,預估到今年底,健保收支將短絀六七六億元,安全準備金只剩下一.八八個月;到明年底,短絀的金額更上看七七一億元,安全水位水準甚至低於法定一個月。

然而,費率的調整機制,應該交由專業精算與判斷,而非愈低愈好。若短期省荷包,長期來看,恐怕危害醫療品質和民眾的健康需求,尤其針對下列各項迷思,不可不慎!

迷思一、健保費率盡量不要調,假使要調,調到「安全準備金」達一個月水準就好?

其實這是「包藏禍心」的說法,意思是漲幅達到最低門檻,民眾此時雖然反彈較小,但不到兩年,費率勢必再做調整,屆時將面臨總統選舉,無疑是把健保當作政治盤算的一步棋。不過,觀察歷來的經驗,每當調漲費率,多半以衛生首長下台收場,這種炒作手法,對總統選戰幾無影響。

迷思二、受到疫情衝擊,此時調漲健保費率,不僅增加民眾負擔,也造成雇主經濟壓力?

如果健保會委員表示「不要調高費率」,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奇怪的事,訂定費率的目的,是為了民眾「健康」,而不是為「省錢」而省錢。如果你是勞工,或許可以不懂;如果你是雇主,或許不想多出錢;但如果你是健保會委員,萬萬不可以忽略這個健保的核心精神!

一味壓低健保費率,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部分負擔和自費項目,讓弱勢者更難負荷,完全違背健保消除弱勢者財務障礙的理念。所以,體恤民情的同時,也不能犧牲「健康有價」的道理。

迷思三、搭配「部分負擔」調整,就可以讓健保費率漲幅壓低?

其實增加部分負擔,主要是在「處罰民眾」,依我當醫師的觀察,人性對於疾病是帶有焦慮感的,即使醫藥費增加,到大醫院看病的民眾最後並不會減少,即以處罰的方式來調整,剛開始能見效,卻不能持久,也注定失敗。

回歸到健保費率調漲的合適性,則應參考健保支出占GDP的比例穩定增加,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另外,要扭轉健保總是彌補虧損的消極性,就該以積極面來改進,如「獎勵醫師」投入預防醫學和健康促進,提升民眾的自主健康識能,才能真正減少醫療支出。

(作者為生技中心董事長、前衛生署署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