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棄地下水不用 有問題

◎ 楊萬全

今年沒有颱風登陸,導致水資源不足,農委會實施農田停灌,部份縣市自來水減壓供應,筆者認為方法有待討論。

台灣位居季風區,年平均降雨量約二千五百毫米,即每年九百億噸。這些降雨透過堤堰、水庫等儲存方式,讓我們得以使用,但河水流動快,流速以公尺/每秒計,沒有落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集中匯入河川,很快就流入海洋而無法被利用。而地面下的淺層自由地下水及深層受壓地下水流速慢,流速以公尺/每天計,可提供較長時間開發為地下水資源,若不鑿井開發地下水資源,儘管流速慢,也絕不會永久停留在地面下不流動,而是緩慢進入海洋變成鹹水。

利用地下水流緩慢的特性,我們優先使用地面上堤堰、水庫等儲水,供應人們生活及農工商業發展所需,而在儲水不足時,充分開發地面下的水(包括自由水和受壓地下水)加以利用,做為地面水供應不足時的解方,才是較佳的做法。

目前苗栗縣開放抗旱井抽水灌溉,桃園市提倡節約用水。抗旱井若是淺井(小管井)可全面開放,而六寸以上之深井,就應該限制每日抽水在十小時以內,才可避免引起地盤下陷。節約用水也對,但無水時如何節約?桃園、中壢台地的地下水在抗旱時期可開發並加以利用,區內有地下水卻不開發運用,如同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卻為沒有現金可用而苦惱!

地下水開發後,在水循環過程中,尤其在濕潤年份都會緩慢補充,只要別年年超抽即可。總之,地面水資源不夠時,以地下水應急,是非常合理的。台灣有水稻田的地方,幾乎都有地下水,地下水再多,若不鑿井抽取利用,放任其在自然水循環過程中,注入海洋成為鹹水,實在是白白浪費。

全台地下水每年安全出水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噸,相當於台灣水庫中,最大的曾文水庫有效容量的廿五倍,值此時期,棄地下水不用,卻令農田停灌,並花大筆經費來補助,做法實在有待商榷。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