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問題不在六六折

◎ 張勳慶

為了迎接購物狂熱的雙十一到來,國內某大購物網站利用自我補貼的六六折去促銷圖書,鳴槍之後,其他購物網站和網路書店也全面跟進,此舉也讓一些獨立書店在小本經營下無力抗衡,掀起雙十一當日休店去抗議。另一方面,則是出版社頭皮發麻,因為購物網站事前未告知,又擔心目前網路買書的七九折會因此被打破,最後網購體系挾量大成了通路霸主,反過來要求出版社往後得吸收更多折扣成本,而讓出版社目前薄利再砍到見骨。

可是回過頭來看,自從網路購書慢慢打敗主體書店,成為圖書銷售重要管道後,以七九折賣書和不定期促銷,早就成了常態,這個過程中,雖然文化部和出版業有提議定價銷售,但回到現實面,那就是七九折都賣得很吃力,最後又流回出版社成為庫存,那如果真的把定價列為不二價,不論實體或網購就真的會提升嗎?還是更慘呢?今年雙十一網購通路打出六六折賣書,其實是很嚴重的警訊,那就是這劑強心針打下去後,若圖書銷售增加不多,又或者雙十一過後,又回到七九折賣書,一旦連新書都賣得更吃力,那與其說這全是六六折促銷惹出來的禍,還不如說是國人用閱讀當成生活中的個人素養深化,除了被網路搜尋取代部份,這個社會早就養成了用白吃的午餐去取得閱讀的文本。

事實上,這個例子從國內電子報一旦推出付費制,最後一定會弄到搬磚砸腳便可看出,現在已經有許多雜誌推出一天只要幾塊錢,便可享受完整如紙本的閱讀,但即便如此,都推動得有如蜻蜓搖大樹,加上公共圖書館跨縣市取書的大書庫政策,以及學生一上國中,便被填鴨式的教育塞滿日常,這些都是新書想要賣得動,就不得不打折去銷售的因素。一旦出版社面對是,這樣的閱讀行為大改變,未來要突圍,不是用昔日不斷推出新書去刺激市場,而是要推出讓讀者看了會感動,或人生上有所感觸,覺得有啟發,而且會收藏,又或者會和身旁的人談論的書。

事實上,以國內作者而論,最近還是有人寫的書短期內好幾刷,當然也有一刷也賣不完的。其實只要有內容,那本書就算從六六折改回到七九折去賣,還是有人買,反之,出版社的回頭書又流入二手市場,幾乎賤價賣,還是沒人要。雙十一用六六折賣書只是表面的問題,在隨手又到處便可閱讀的年代,能讓讀者看一本書不覺得是浪費生命和時間,才是出版社的存活金鑰。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