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帝國大反擊」

美中貿易戰一放難收,北京越來越感到被卡脖子,習近平坦承「中國雖是製造大國,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於是,「創新」成了五中全會的關鍵字,「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問題在於,「創新」不是土法煉鋼,不是大幹一場便成。最諷刺的是,一黨專政恰好是「創新」的緊身衣。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記者從二○一九年底起,需通過以習近平發言為主的「學習強國」考試,才能取得新聞記者證,到今年十月底為止,有二十萬五千名記者通過,取得記者證。現代媒體的記者,以滿足閱聽者知的權利為天職,而且有第四權的特殊公共地位。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媒體還在為黨服務,採訪、報導、評論甚至照片,絕不容許牴觸政治紅線。這樣的大環境,如何「創新」?另據「紐約時報」報導,武漢曾是疫情代名詞,現卻變成中國歌頌的對象,以虛構的方式講述武漢醫生、建築工人的故事,這是中共當局宣傳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將武漢乃至中國定位為卓越治理的全球象徵。拒絕國際專家至武漢調查疫情,公民記者、吹哨人被消音,政治宣傳取代科學精神,還要高談「創新」,有點像掛羊頭賣狗肉。

一黨專政之下,中共權力集團高壓箝制人民的自由,對國力最大的傷害在於,尖端人才的聰明才智必須講政治,專業碰到政治就得轉彎,所以思想、知識、科學、技術的底層結構不紮實。所謂的「改革開放經濟學」,搞了四十年被川普政府揭底,原來就是「竊盜經濟學」,頻遭質疑竊取他國智慧財產的「千人計畫」便是其中的重點工程。為什麼要竊盜?因為自己沒有,更可怕的是,因為自己無法創造,智慧財產不是政治正確的產物,一黨專政本質上是「反智主義」的。這是一種兩難情境,鼓勵真正的「創新」,難免會動搖政治律令,而為了確保政治正確,「創新」往往淪為犧牲品。

竊盜經濟學,自詡彎道超車,乍看很高明,別人花了兩百年,我只需四十年就超英趕美。究其實,則是短多長空。第一,如果受害者發現了,偷雞摸狗便無以為繼,美中科技戰便是活生生的例子,「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華為、中興斷鏈,土法大煉芯談何容易。第二,竊盜經濟學,就像病毒寄生在動物體,如果想反客為主,把動物體消滅了,病毒也將死亡。習近平想挑戰美國霸權,一旦如他所願將美國壓下去,使其科技創新活力萎縮,竊盜經濟學也就到達頂點了,因為沒有更先進的核心技術可以偷了,於是,中國的國力也必然往下滑,走上帝國自噬的惡性循環。

中國的一黨專政,改革開放原來是一種救贖,讓自己有機會打開封閉,釋放十四億中國人的創造活力。可惜,這種可能性到了習近平幾乎完全破滅,改革開放名存實亡,數位極權主義大行其道。中國的再文革化,思想、知識、科學、技術更沒有發展空間,所謂的科技創新自力更生無非是閉門造車。其後果,可以預期尖端人才紛紛出走,「香港國安法」也是同樣地為淵驅魚。從而,在中國最需要尖端人才的時候,政治歪風卻把他們吹往別國,一如納粹德國把尖端人才送給美國,造就二戰期間及其後美國國力大爆發。「中國製造二○二五」、「中國標準二○三五」,科技產業超越世界各國之夢,數位集權主義大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有一段未經證實的馬雲演講,不論如何它的立論道破了中國的弱點:「互聯網(網路)和智能手機(智慧型手機),都不是我們發明的,而芯片(晶片)我們還落後(美國)二十年」,「真正底層的運算和邏輯、底層的科學和科技,我們還遠遠落後於人」,「中國有許多APP創新,比如抖音、美團、餓了嗎、拼多多,但這都只是應用,最後還是需要運算能力,也就是芯片,沒有基礎科學與科技,再多的應用創新,到最後還是要受制於人」。清醒看到「不如人」的,應該大有人在。而中國之「不如人」,也恐怕不僅於此。就此而言,習近平及其幕僚,自信遠超過能力,又對帝國缺乏想像,注定無法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反倒是鄧小平的「不稱霸」,確診到中國的膏肓之病,偏偏習近平一副逞兇鬥狠,搞到美國跨黨「帝國大反擊」,好戲也許還在美國大選後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