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治安民調 要看長期

◎ 林書立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生命案後,一份民調指出,認為治安環境比以前更差者高達四十八.九%。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遭遇重大治安事件後,民調結果認為治安變差各國皆然。但這在測量上已經失去意義,因為這個測量不具有測量恆等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

美國Gallup及Harris公司曾進行長達三十年的治安趨勢調查,Gallup民調中,有一項是民眾會不會害怕獨自在街上行走,結果顯示,民眾對於犯罪被害恐懼感的程度,遠高於實際犯罪數據,而恐懼正是來自於近期發生的重大治安事件。Skogan 和 Maxfield(1981)的研究也證實,民眾恐懼的程度遠超過實際犯罪情況,例如每年只有六%的被害人,卻有一半以上的美國民眾有犯罪被害恐懼。Figgie Report(1980)更指出,強姦案會引起近五十五%的女性產生恐懼。

因此,近日治安民調不足以客觀分析問題,怪罪於治安會報或基層警察未開出三聯單,亦同樣偏離問題核心。過去以數字來判定治安紅綠燈,也已非當前的整體偵防策略。

從主流民調數據顯示,民眾對整體治安狀況滿意度在長期監測下,自一○五年的八十七.二五%及八十五.二七%逐年上升,至一○九年上半年分別為九十一.四五%及九十.二六%,有客觀事實與長期監測數據可稽。

長榮大學女學生命案令人憤慨,但指責與恐懼都無法阻止悲劇發生,痛定思痛,正是因為當時的情境治安出現破綻,誘發了犯罪行為。因此,問題核心在於情境犯罪預防。我們應早一步改善環境中的不利因子,同時運用科技設備提升對目標人口的安全、尤其是安全通道與照明控制,另輔以學校同儕互助,同時立法授權對於高潛在的治安顧慮人口能進一步掌握,才能有效避免悲劇發生。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博士生)

暴力犯罪惡化的經濟因素

◎ 王翔正

根據近五年暴力犯罪(恐嚇取財、傷害、妨害自由、刀械槍枝等四大犯罪)統計數據,從二○一五年的二○七三二件,增加至二○一九年的二四六三八件,六都也都呈現逐年增加的狀況,足以顯見暴力犯罪質量持續惡化。

治安梳理錯綜複雜,並非急就章地更換縣市治安首長這樣容易。以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遭擄姦殺棄屍案為例,梁姓嫌疑人除了情緒控制問題,目前無業也是因素之一。二○○三年學者桑普森和勞伯(Robert Sampson and John Laub)提出犯罪學生命史理論,顯示是否擁有工作,為突然中止或持續犯罪的重要判斷依據。可見生活足夠的經濟支持,絕對是預防犯罪的良藥。

金融研訓院月初發佈《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報告,顯示有四十七%的家庭年收入低於八十萬元,屬於財務脆弱的潛在族群。該調查更指出,有三成民眾幾乎沒有儲蓄,有十九.五%的民眾無法在一週內籌到十萬元,甚至有十五.五%光是基本生活開銷都有困難,若面臨突發性狀況,例如失業、疾病、意外等衝擊,經濟狀況堪憂。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失業率增高,全民經濟狀況備受考驗。對於社會底層的人民,每日生活開銷是一項生活壓力,壓力會帶來行為改變,根據臨床實驗發現,暴力行為與壓力有關,壓力會提升動物的攻擊性,所以要減少暴力犯罪,釜底抽薪的方式為政府努力拚經濟,降低老百姓生活壓力,就能夠降低情緒暴力行為,打破犯罪循環。

(作者為公務員,屏東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