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句話 看拜登談台海問題

◎ 陳世民

即使美中關係回不到過去了,但對於一位當上對台灣有重大影響的美國總統,拜登過去言論仍值得深思。茲就一些國內較少被論及的部分分析之。做為一九七三年便當上參議員,並長期在外交委員會親身經歷台灣關係法的審訂及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的政策重估,拜登應是最了解美國一中政策的總統。

「沒有任何武器能保障台灣安全」

拜登是一九九九年反對「台灣安全加強法案」的關鍵人物。台安法的內容以目前角度來看其實很平常,且多已實現。拜登當時反對的觀點是認為:「這項法案錯誤地總結,台灣的安全主要繫於其軍事能力。沒錯,嚇阻是台灣安全的重要一環。我個人認為,事實是沒有任何武器能保障台灣安全。我認為,台灣安全在於其民主政府形式、與中國成長的經濟、文化及政治接觸,最後也在於美國對台灣問題和平解決堅定的承諾。」對於尋求提升台灣軍事能力的台安法,他認為「像是在北京面前抖紅布,使得中國不得不開戰」,「我們不該再火上加油」。

「美國有義務確保台灣的和平生活方式不被武力破壞」的說法「不全然正確」

拜登二○○一年在華盛頓郵報投書,批評小布希「美國有義務,中國應了解,美國會使用一切辦法協助台灣防衛」的言論。拜登於文中主張,美國在台灣安全問題上,應該保持戰略模糊,美國「在保衛台灣的問題上,保留(是否)使用武力的權利與(明言)承擔義務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中共若攻台,台灣關係法只說美國會「嚴重關切」,「保衛台灣不是美國的義務」。

台灣問題的解決方式應著重於「加深兩岸相互倚賴程度」

二○○四年拜登幫凱瑞助選總統時曾言:「凱瑞期盼目前在中國投資經商的八十萬台商發揮影響力,使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相互倚賴程度日益加深,隨著時間的進展,自然發展出雙方都能接受,並符合台灣民主程序的解決方案。」這似乎是藍營的兩岸政策,難怪會支持拜登。

拜登對民主自由價值的信仰遠超過川普,他上台當然不會出賣台灣,但問題是拜登政府願意付出多大代價來阻止中共併吞台灣。上述言論顯示美台關係將更加被約制在美中關係的框架中,並回到台灣關係法的架構:戰略模糊及防禦性武器;對於近日賣給台灣的反制性武器可能難以再見。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