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軍事訓練役堪做後備生力軍

◎ 張博智

當前形勢發展,讓國人格外重視國軍戰力之強弱外,也關注到後備動員與能量蓄積的虛實。關於後者,不少人認為,現在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訓期太短、訓練強度密度等,都不足以擔當後備主力。

兵役制度大幅度變更之初,的確曾經訓期太短、要求過於寬鬆、基於安全顧慮所受的束縛,以及役男觀念與行為上的偏差,交叉影響而造成「脫軌」狀態。

幸好,度過一段「磨合期」,軍事訓練役「模式化」的訓練漸上軌道,早已有了「由民轉兵」的訓練成效,這不只是我的耳聞,而是根據我曾經受邀參加軍事訓練役教育訓練經驗分享與期末鑑測的親身見證。

日前,我獲邀前往陸軍第八軍團二○三旅及南訓中心做刺槍術的經驗分享,更是親歷且目睹這兩個專責軍事訓練役單位的訓練概況。此外,由於射擊是訓練重中之重,如今的實彈射擊子彈發數激增數倍。根據單位在訓練成效的分析比較,體能戰技的進步最顯著,尤其經過三天兩夜的戰術行軍後。

在與單位幹部經驗分享之際,我還得到幾點體認:一、役男服役四個月,一訓到底,訓練連貫且形成重點,成效乃得以日積月累,進步顯著。二、因為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均衡正常、訓練按表操課、注重晨昏體能活動,普遍大幅改善體質、增強體能,的確發揮了「由民轉兵」的作用。四個月雖然不長,卻也足以讓人「轉骨」,這對個人健康、家庭生活、社會生產都是正向助長,也是厚植後備實力與國防戰力的貢獻。三、就近觀察軍事訓練役的年輕人,大多儀態端莊、精神抖擻、遵守規矩、服從命令,顯然已經走出兵役變革的「磨合期」,殊值欣慰。

最近這段期間,風雲詭譎、兩岸緊張,各界對於後備動員的探討,雖然議論紛紛、各有訴求,卻也因此使得短期服役的年輕人加深了保家衛國的責任感。責任與榮譽本是一體兩面,參與軍事訓練役的年輕人,雖然役期短,但只要在保家衛國的責任上多加鼓勵,為他們投身軍旅喝采,從而得到榮譽感,相信必能鞏固全民國防,達到提升後備動員能量的目標。

(作者是退役上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