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歷任總統檔案館」的前瞻性

◎ 雲程

就在美國為產生新總統而紛擾之際,台灣卻為如何安置舊總統萌生茶壺風暴。

日前國史館就機關預算解凍與立委有一場交鋒。關切體制的國史館認為,應同時處理戰後「歷任總統」檔案與文物;懷抱傳統台派期望的立委認為,李總統終結威權,開啟台灣民主,有特殊歷史地位,應給予特別待遇。

此議題牽涉多層次糾結,最終逼得大家要直視自己意識的角落不可。

首先,文物與檔案是同,還是不同?陳儀深館長文章中略有說明,既然我們有了《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擴充此法使之包含檔案,成為《總統檔案及文物管理條例》即可。

其次,政府檔案館(或圖書館)與民間紀念館,不能互扯後腿。但要如何合作?雙方除須以史為念外,還要考慮將來的政治效應。議題逐漸來到深水區…。

三、鑑於不同族群有迥異的歷史經驗,在討論是否廢止中正紀念堂時,若為獨尊李總統而貶抑其他,無異於重複過往的威權政治。

四、檔案館應設置首都台北。但台北有哪塊地,適合將歷任總統行儀攤在國人眼前?轉型中正紀念堂作為「歷任總統檔案館」,顯然是個前瞻選項。

經李登輝文物與檔案、「歷任總統」文物與檔案、檔案館地點、中正紀念堂轉型等一連串思考後,我們終會觸碰:要如何評價戰後台灣歷任總統,並賦予其正向連結台灣的重大抉擇。

這是大哉問!以建國為志的台灣派,在朗朗上口「中華民國來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之餘,卻疏忽這些口號代表中華民國已在一九四九年潰散滅亡,一群人到台灣又以原招牌新生,輾轉至今未曾中斷。

部份台灣派認為,蔣所代表的事物一無是處;但處在全球共產擴張時代,蔣所領導的幾次台海戰役獲勝,確保七十年「反共保台」主軸。共同寫下戰後台灣史的「在台中國人」與台灣人,在一九七九年都成為〈台灣關係法〉的「台灣住民」。

不承認這些事實,雖然心頭一快,政治上卻會出大亂!我們只會以新的霸道替換舊的威權。李登輝家屬同意安葬李總統於五指山,在蔡總統頒予褒揚令後,郝家人也回報「現在都應該放下了」,他們共同示範了新的可能。

戰後台灣,不是從九○年代才忽然蹦出,兩蔣時代絕不可能任憑空白。作為有識者與有權者,其義務是如何正向解決問題,而非繼續倡議問題。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