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防衛台灣 鞏固民主島鏈

「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中國對區域和平的威脅已成現在進行式,但台灣的中國隊友卻不斷散播失敗主義,所謂台灣的戰力等於零、美軍不會來救台灣,危言聳聽,不一而足。日前,薛瑞福指出:若以台灣的地理位置評估,中共侵台將導致太平洋成為共軍的前線,讓自由世界蒙受巨大損失;台灣持續生存與獨立對美有利,因此台灣不需要擔心被拋棄。他所謂的地理位置,麥克阿瑟曾經這樣分析:台灣是美國太平洋防線,自阿留申群島經日本、沖繩,而至菲律賓之一環,存於不友好國家之手,對美之攻擊能力將增加百分之一百。麥克阿瑟此一經典之論,自韓戰以來屹立不搖。

從麥克阿瑟到薛瑞福,橫跨了七十多年,中國的侵略基因毫無改變,台灣的角色亦水漲船高。中國威脅,不斷凸顯台灣是個世界島,不是中國片面想怎樣就怎樣。今天,除了地緣政治的底層,台灣還增加了新的條件,多了一道民主的護國神山。台灣的民主防疫成功故事,甚至成了民主世界的公共財。改變,起於一九八八蔣經國去世,完成於一九九六總統直選,此後台灣成為嶄新的民主國家。從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一氣呵成西太平洋的民主島鏈。這條防線,向南連結澳洲、紐西蘭,向東連結美國、加拿大,再越過大西洋,連結民主西歐,印太戰略甚而連結到印度,形成遼闊的民主版圖,成為普世價值的主要載體。

麥克阿瑟提出此一分析,當時的中國還處於一窮二白。他當時強調:這條防線,並不預期攻擊任何人,也不是用來當作攻勢軍事行動所必需的堡壘,但適當地保住它,將能擊退任何侵略者;如果失去它,戰爭便很難避免。今天的亞太局勢,證明了麥帥識見非凡。當年,麥帥曾率領盟軍,一路從菲律賓跳島北上,親自經歷這條西太平洋島鏈,所以,此一戰略觀並非抽象理論,而是基於現實經驗的高瞻遠矚,歷經周邊事態之劇烈變化而歷久彌新,確實令人折服。吾人也應慶幸,面對習近平挑戰來勢洶洶,白宮、國會、兩黨的共識大於歧見,不容台灣淪為下一個香港,而且逐漸帶動「天下圍中」的價值聯盟。

西太平洋島鏈,台灣是最後一塊民主拼圖。當年的蔣氏政權號稱「自由中國」,其實威權統治與一黨專政只有程度不同。直到台灣民主化之後,從韓國、日本、台灣到菲律賓,才正式形成一條民主的海上長城,這條民主島鏈比鄰各種專制的陸地亞洲,作用之一在於防堵威權主義進入太平洋,作用之二在於拉動陸地亞洲的民主化。冷戰結束後,所謂的亞洲價值與普世價值,基本上仍是以這條民主軸線為分野。近年,習近平的強國夢,第一道挑戰就是西太平洋民主島鏈,如果讓他找到突破口、建立霸權擴張基地,那將是民主世界、普世價值的災難開端;對台灣而言,所謂的親美或親中,就是對自己在這條島鏈的攻守角色所做的截然相反選擇。

這條島鏈的能見度,一度因冷戰結束、全球化而淡化,但二○一八以來的美中戰略競爭,在在印證這是一條無法抹除的實線,和平時期也許被潮水所淹沒,海浪洶湧即會自然浮顯,成為不同陣營的必爭之地。對中國而言,台灣有其脆弱性,因為尚未進入國際體系,如果不擇手段佔領台灣,那麼,第一島鏈將如項鍊斷線珠落滿地,其進可攻退可守的整體機能將嚴重受損。可以說,台灣之於中國,不單單是中華帝國的拼圖,更是取代美國霸權、宰制國際的踏腳石。故而,台灣,不是棋子,不是牌,更貼切的比喻應該是山海關!此所以,龐皮歐針對中國如果攻擊台灣的提問,以「模糊的清晰」回答:「只要能緩和區域的緊張,美國什麼都願意做」。

十一月三日,川普與拜登之爭,不同的結局自有不同的影響。然而,多數評論指出,美中戰略競爭格局已經確立,歐巴馬之前的美中戰略夥伴關係回不去了。而美中關係也預示,華府仍將持續協助台灣維持獨立現狀,差別在於火候的大小。至於台灣,絕對不能因美國大選難卜,便要接受北京勒索,臣服於習近平的軍事壓力測試,反倒應該善用華府跨黨派的支持來加強防衛、壯大軍力,並在後疫情時代的產業鏈重組站在民主世界的一邊,同時明辨共和、民主兩黨的政策細部差異,為力抗中國威脅找到台美合作的動態進路。果能如此,一週後川普、拜登誰勝出,都不妨礙台灣的行穩致遠之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