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借鑑南韓後備軍人政策

◎ 張玲玲

蔡總統特別重視國防自主與後備戰力等國防建設,多次指示要精進及革新現行後備制度,並於國慶演說再次強調。國防部亦於國慶日前公布後備戰力改革方向,尤其訂定二○二二年起召訓頻次增至「一年一訓、一次十四天」,並成立「防衛動員署」,年訓量可自十二萬增至廿六萬人次,雖引發許多不同意見,但後備部隊係全民國防的前鋒與常規部隊的協力部隊,相當重要。

曾為韓文教官的筆者,特別查找南韓後備政策,畢竟南韓處在全球最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的「火藥庫」之一的朝鮮半島,時刻面對北韓核武威脅,不亞於我國長年受到中共武力恫嚇。其採「全民皆兵」理念,目前保有約三百萬名訓練有素、具即戰力的後備動員部隊作為國防主力,以對應大規模衝突或緊急狀態事件。

南韓後備軍隊正式名稱為「大韓民國預備軍」,平時主要參與災難救助、緊急動員、支援社會、參加軍事訓練等活動。政府在必要時,可動員部分後備軍人迅速轉為現役並投入戰鬥。其將「後備部隊」定義為「身為護國的戰士、軍警的戰友,是一支身為國民的子弟兵、『在戰鬥中工作、在工作中戰鬥』的全民自由防衛的主力軍」。使命是「在戰時或緊急事態發生時,可擴充增援正規部隊或根據作戰需要進行軍事動員,保衛國家免受敵人的侵略和破壞,並成為培養自衛意識的先鋒」。

南韓後備役人員根據服役年限、所屬部隊層級不同,每年訓練時間也不盡相同。不過,其接受召集訓練的強度幾乎比照正規軍隊,是訓練嚴格、世界有名的,他們自許為精銳化的後備部隊。後備役士兵服「動員預備役」者,每個月有一天須接受正規訓練,每年要參加一次三天兩夜召集動員訓練;每四年則要參加一次四天三夜、模擬實戰的「雙龍演習」(韓美聯軍自二○一二年起,每兩年進行一次聯合登陸演習,也是代號「鷂鷹演習」的一環)。期間後備與現役部隊採混編實施操練,如此可更符合「實戰化」宗旨,也能在戰事發生時,於最短時間內實施臨機訓練後立即投入作戰。另外,十八歲以上的女性公民也可採自願方式加入。

建議我國可借鏡南韓的後備軍人訓練方式與政策,相信有助國防部規劃朝向常備部隊與後備動員合一目標,達成「精簡常備、廣儲後備」建軍構想,更能有效提升國軍戰力。

(作者為軍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