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鍋貼和水餃的英文

◎ 曾泰元

八方雲集近來鋒頭甚健,擄獲不少媒體的目光。九月底股價一度超越瓦城,躍居觀光股王,國慶前又收購丹堤咖啡,觸角更廣、品牌更多元。據悉,未來還打算進軍美國市場。

商業我外行,英文是我本業。職業病作祟,我對他們的英文菜單更感興趣。近廿年來,台灣各界多少都在建構中英雙語環境,以因應國際化的需求。餐廳、小吃店的菜單,逐漸有了英文翻譯,以便不懂中文的外籍人士點菜。

十年前,我在八方雲集台北興隆店用餐,看到他們推出的中英雙語菜單先是驚喜,隨即就被明顯的錯誤所吸引,不自覺地拿起點餐筆挑錯改正。當年的那份菜單,把鍋貼翻成fly long dumpling(飛長糰子),fly(飛)估計是fry(煎)的誤植,文法也不對(當用過去分詞fried),即便這兩處都依此調整,把鍋貼翻成fried long dumpling(煎的長糰子),也不理想,因為此譯不僅冗長含糊,而且鍋貼早有固定的英文potsticker(字面為「貼在鍋上之物」,語言學家趙元任首創),大型權威的英英詞典多半有收。

水餃是八方雲集的另一項招牌產品,台北興隆店當年的菜單譯作「boil steam round dumpling」(煮蒸圓糰子),也明顯不對。水餃是水煮的,steam(蒸)必須去掉,boil(水煮)要用過去分詞boiled(水煮的)。水餃常是元寶形的(crescent-shaped),這裡用round(圓形的)失真。事實上,水餃也早有固定的英文jiaozi(「餃子」的音譯),幾本大型權威的英英詞典都收。

八方雲集台北興隆店的菜名英譯已成為歷史,現在各家分店有了較為統一、明顯改善的英文菜單,不過鍋貼、水餃這兩大核心系列產品,似乎還是偏好用dumpling(糰子)來翻譯。我看到的最新菜單是,鍋貼用pan-fried dumpling(鍋煎糰子),水餃用(boiled)dumpling〔(水煮)糰子〕。

有些中式美食都習慣英譯為dumpling,且行之有年,譬如水餃、鍋貼、餛飩、湯圓、元宵、粽子、燒賣、小籠包,其實這種做法有待商榷,因為dumpling的涵蓋層面過廣,用它難以區分形色不同的彼此,當然也無法體現其各自內涵。

作為食品的dumpling是個籠統的字眼,傳統上有兩個主要的意思。一個是糰子,可煮可蒸,可煎可炸可烤,或甜或鹹,有餡無餡皆可。另一個是小水果派,是種焙烤而成的水果餡甜點。用dumpling這樣一個類別式的「上位詞」(hypernym)來代替鍋貼、水餃等需要仔細分辨的「下位詞」(hyponym),無疑是把粒粒分明的五穀雜糧打成一鍋粥。

既然水餃和鍋貼在英文裡早已有了權威認證的jiaozi和potsticker,我們何不從善如流?盼望八方雲集能把握這個契機加以正名,繼續把jiaozi和potsticker推向英語世界,讓國外友人都知道這是來自台灣的中華美食。

(作者是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