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綠地造就資優生

◎ 呂清夫

大自然有很多人類身心所需的營養,只可惜人類往往為了開發而斷送了這些營養。最近台北的「心中山帶狀公園」或形將大興土木的松榮公園都是,盡管民眾高喊「守護綠草地,拒絕控固力」,或者要求「水泥零成長、綠地零損失」,但是原有的大草坪都已經或正在消失之中。倒是有些花錢不多的工事則無人聞問,例如河濱公園從公館往西走的人行步道,新的一條也沒有鋪設,舊的又任其荒蕪,好走的都是腳踏車道,使得散步或路跑者須在腳踏車陣中冒險健身。

事實上,人行步道的整備雖然所費不多,但是造福民眾無數,所謂公園不是就是為了讓民眾散步之用嗎?現在腳踏車居然喧賓奪主,使公園完全變質。雖然標示單車騎士要禮讓行人,卻形同虛設。政府如果真有心讓腳踏車去「衝」個痛快,不妨仿效荷蘭那樣,在高速公路邊另闢腳踏車道。

但是接近大自然卻是市民的大事,它可以讓市民身心更為健康,最近的研究甚至顯示,它還可以使學生的功課變好。成功大學的吳治達教授曾與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利用衛星遙測技術量化美國麻州境內約九百所公立小學之環境綠覆率(植物覆蓋面積÷土地總面積),發現其與小學生英文與數學成績正相關,亦即環境綠覆率愈高,資優生愈多。

吳教授也進行了國內第一個環境綠覆率與肺癌發生率相關性之研究。結果發現,環境綠覆率與大台北及大嘉義地區之肺癌發生率呈現負相關,寺廟數量及工廠密度越高,肺癌發生率越高。但綠化面積是指居住地周圍500公尺或更近的範圍內,也就是徒步抵達綠地所需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的範圍。

得自大自然的視覺享受,具有舒緩壓力之效果,可使得心跳維持正常。聽覺方面,例如聽到仿照森林溪水的流水聲會讓受試者的心跳穩定,相對地當受試者聽到刺耳的工具敲打聲,心跳速率會加快。

森林及自然環境對人類身心健康以及疾病預防之效應,為當前國際間環境醫學的焦點,這包含園藝治療、森林治療等。在美國,園藝治療已被廣泛應用在老年人口之復健;而森林治療亦被證實對身心障礙、老人痼疾具有減緩症狀的效果。然而吳教授說,現階段國內罕見相關領域之研究,綠地又屢遭公部門破壞,有待大家共同力挽狂瀾!

(作者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