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窺視「經濟一中」的心靈深處

觀察二○○八總統大選,「經濟」將是馬氏團隊亟欲開闢之戰場,意在轉移泛藍國家認同的罩門。但他們或許沒想到,即使是經濟議題,最後還是逃脫不了國家認同的嚴格檢驗的。因為土地、社會及國家認同是人類思維的起點。

有人之所以主張「終極統一」,是因為他認同的國家、土地是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具此認同的人,自然不排斥「一中原則」。同理,「經濟一中」的主張,如「大膽西進」、「全台自由貿易區」、「兩岸共同市場」,表面上似乎只是經濟走向的經建論述,但其思維之演繹,也都出自對中國土地、文化之認同,經濟構圖以中國為中心,以中國為中原,一切從中國出發。因此他們深信台灣不能沒有中國,全球化亦應從中國開啟,而不是從台灣出發,很自然地把「大膽西進,鎖進中國」視為全球化的「讜論」,奉為不可冒犯的經濟圖騰。

為了圓夢,他們就須精心設計一套服務「經濟一中」的經濟論述,以合理化他們的主張。「處理兩岸經貿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市場機制」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的是「市場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能引領資源做最合理分配」的西方古典經濟理論。此次馬氏團隊亦高舉此論述,主張全面撤除對兩岸經貿的政治管制或干預。

泛藍並不是不知,對中國投資之全面鬆綁,必引發更多對中國之投資,使台灣產業快速西移,但他們並不感覺這是危機,因為這些資金、產業之移動是在他們所認同的中國之內,盤據心田深處的中國認同,也會適時驅使他們去相信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經濟神話,如:「研發在台灣、製造在中國」、「三通直航,把台灣建設成為亞太的營運中心」。

研發與製造不能分開是一種常識,泛藍人士不可能不知,中國是以「併台」為矢志的專制國家,中國絕不會讓失去製造業的台灣盡情享受亞太營運中心的好處也是常識,明知而倡導,是因為潛伏在心田深處的中國認同掩蓋了他們的常識判斷。

「兩岸共同市場能導引資源之整合,達成資源最佳配置」的經濟統合論述也是一樣。他們不會不知道,台灣與中國大小懸殊,台灣主權又被中國否定之客觀事實,在此環境下之「共同市場」必使台灣面臨「國家存亡」之危機。認同台灣的人當然無法接受,但具中國認同的人則無此感受,且會認為此種亡國之焦慮是多餘的、是狹隘的島民意識形態,因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台灣已是全世界投資中國最多(佔中國所接受海外投資之一半),最密切與中國結合(出口依存度超過四十%)的國家,長留中國之台幹亦已超過一百萬人,但持「經濟一中」觀的人不但沒有危機感,還說不夠,還說政府「鎖國」。為什麼?歸根究柢是因為他們心田底層所認同的土地、國家,是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