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社子島開發案 缺了誠摯的溝通

◎ 張世賢

社子島開發案,九月三十日上午台北市政府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社子島自救會成員再度到會場進行激烈的抗爭,呼口號,要求土地正義、居住正義,停止會議、拒絕區段徵收,這是繼九月十日,社子島自救會成員在台北市議會開記者會,提出四千多份居民連署書,要求台北市長柯文哲暫緩社子島開發,並要求柯市長親自與社子島居民對話之後,所進行的更強烈抗爭。主因台北市政府近年來忽視民眾的訴求所致。

社子島自民國五十九年七月禁建至今,已五十年。當時二、三十歲的青壯人口,現在都已七十歲、八十歲,不是搬離或作古,就是守住家園。更年輕的居民歷經禁建的滄桑歷程。而守住家園就是守住不能改建的家園,守住破舊不堪的家園,犧牲做為大台北市地區的防洪滯洪區,自己傷感代價很大。現在面臨台北市政府區段徵收,要全面開發,被迫要搬遷。前景茫茫,離情卻依依,情何以堪?很需要心理上對土地情感眷念的療傷,卻又等不到慰藉。

這些居民感受不到台北市政府的關懷,覺得他們的心聲不受重視,看不到台北市政府的溝通、再溝通、謙卑的溝通!換來的是:無情的強制徵收!搬遷!補償!安置!居民卻要立即改變五十年來的生活方式、要改變與親友之間的關係!幾次的陳情,台北市政府無動於衷。於是陳情改變成為抗爭,聲音由小變大,人數由少變多,方式由溫和變激烈、變強烈!再變成更強烈!維持秩序的警察大哥,由幾個人、幾十人,增加到將近百人。訴求對象,從台北市、內政部、市議會、監察院,到總統府。

溝通必須要有廣泛、務實的資訊,各居民之間的利益,才可以多元,各取所需,相互依存,並有共同性,而可以建立共識。但是,這溝通過程並不是容易的,仍須依賴儘早溝通、長期溝通、持續溝通、耐心溝通、誠摯溝通,不斷磨合,縮短差距,乃可促成共識 。

台北市政府到底有否進行「社會影響評估」,誠摯的溝通,爭取形成共識,早日完成社子島開發?否則,忽視民眾的需求,不進行誠摯的溝通,更會導致一波又一波,更激烈的抗爭。

(作者為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榮譽理事長,前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