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城市博物館」

◎ 張國輝

報載,台北市設市百年,歷任市長團圓。讓筆者聯想起,以台北市的條件,早應設立台北城市博物館。目前在台中即有一批文史工作者,正催生台中城市博物館

就城市發展的趨勢而言,城市博物館有其必要性,因為如果不重視城市發展所留給後人的遺產,不僅瓶頸無法突破,還可能不斷重複錯誤,甚至囿於意識形態而陷入不斷各說各話的爭論。

就以台中市來說,台中的文化底蘊是相當深厚的,如台中市西屯區的大肚山村里,自發性於十年間陸續完成各村里的變遷史,而且每一本都厚達三百頁以上,但出版後幾乎沒有典藏的地方。如果有一座城市博物館,除了紙本資料、影像資料,甚至出土的文物,都可以有保存的場所。

如果台北市有一座城市博物館,即不會有劉銘傳是否為「台灣鐵道之父」的爭議,而其他如沈葆楨奏建台北府城,才有了今天的台北市;甚至亦可典藏日治時期台北州廳的變革及相關行政治理的史料等,也不致研究「大航海時代的台灣」的學者都湧向荷蘭或日本尋找相關的史料,只因為我們各城市沒有自己的城市博物館。

再說,四十年來台中歷經十多期的市地重劃、工業區開發,加上縣市合併後,有很多文物需要典藏,但因無人重視,文物就自然消失了,如安和重劃區出土有四八○○年歷史的「安和阿嬤」,及隨阿嬤出土的文物,就典藏在科博館,如果台中市有自己的城市博物館,亦可分攤科博館的典藏責任。

(作者為前台中市議員,著有《消失的青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