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進黨應思考如何推動初選制度步上正軌

民進黨內初選最近橫生波折,紛爭不斷,尤其在民調與黨員投票之間的比例如何計算始為恰當,以及排藍民調如何設計,方可真正排除藍營支持者的假冒,反映真正的民意趨向,在在引起爭議。而選舉的弊端,除過去的人頭黨員充斥現象,現在更傳出種種疑似民調作弊手法,例如大量申設臨時電話、電話轉接、製作電話民調教戰手冊等方式,欲以人為操控手法左右民調結果,使得民調的公平性備受質疑。有些選區甚至因發現明顯弊端而重作民調,此皆民進黨建黨以來未有的光怪陸離現象。民進黨應該痛切檢討,使黨內初選制度更加完備與透明,建立提名制度的權威與公平性,始可提名最佳人選,為國舉才,並迎戰競選對手。

在檢討民進黨初選制度之前,我們必須先肯定該黨建立提名初選制度的努力與魄力,已為台灣民主注入了一股進步的力量。在威權時代,台灣的政治體制是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型態,國民黨既是資源的壟斷者,也是分配者。而選舉提名則是統治者資源分配的一種手段,藉此籠絡社會各階層的菁英份子,以鞏固政權。因此,過去國民黨的選舉提名,係經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決定,並無民主的初選制度。而民進黨從衝決黨禁,建立民主政黨後,便採取了初選制度,作為黨內提名參選的依據。如今,此一先驅性的作法,終於帶動國內其他政黨的效法,因此政黨初選制度的落實,民進黨實已立下第一功。

故而,此處檢討民進黨初選制度,乃在求其更為完備,而非根本否定此一制度。此一動機不可不預先予以釐清,方不致淪為情緒化的謾罵,而失去客觀、理性討論的空間,貽誤改革的契機。眾所皆知,民進黨初選制度早期的弊端,乃在人頭黨員猖獗氾濫,加上黨員人數不多,因此少數人頭大戶便足以左右民進黨的提名。更荒謬的是,人頭大戶竟也有其他黨籍與地方的實力派。黨的提名疑有受外力操控之虞,此乃該黨的一大危機。而初選中民調所佔比例逐漸升高,即為矯正人頭黨員的弊端,立意原本良善。然則,以黨內初選採取民調方式,乃世界首見,為何眾多民主先進國家皆未採取,其中深意值得民進黨深思。

果然,初選納入民調不久,便出現無法反映民意的缺憾。其中顯然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台灣人民剛脫離威權統治不遠,多數人仍無在陌生人詢問時誠實表達政治立場的習慣。因此民調拒訪率偏高,欠缺參考價值。在過去的選舉中經常有民調遠遠落後,卻贏得選舉的例子。而中南部的本土民眾拒訪率超高,更是民調中的盲點,也使得中南部選舉結果常與民調截然不同,讓人跌破眼鏡。不可諱言的,不願表達政治立場的民眾以支持綠營者居多,而在民進黨的初選中民調卻愈來愈舉足輕重,此種現象十分吊詭,令人匪夷所思。其次,民調若問卷設計不當,或者刻意誤導,有時可能淪為一種知名度的調查。在此情況下,那些努力問政,苦幹實幹的政治人物的光芒,恐怕會被那些口沫橫飛,或者亂爆料的政客所掩蓋。作秀型的政客無疑將成為此種民調的最大受益人。加上此次爭議最大的排藍式民調,因為候選人的製作教戰手冊,而使部分受訪者掩飾了真正的政黨認同,造成一向在民調中較低的民進黨政黨支持度,竟然出現多出國民黨數倍的怪現象。此種民調結果之不可信,可想而知。

民進黨提名制度,從黨員投票再到黨員投票與民調並行,可說是一種改革的過程。易言之,初選制度一再變革,意味民進黨內對於初選制度未臻完備,其實是有共識,只是尚未找到一個完美的改革方案罷了。我們覺得,人頭黨員的問題,必須擴大黨員規模、參與度與自主性,方可徹底解決。而民調是否採用,其比例如何,以及如何確實排除對手陣營與群眾的暗中操控,均為改革的重點。然則,意欲根本解決黨內初選爭議與弊端,吾人建議朝野不妨慎重思考是否建立公辦初選制度,使政府得以使用法律規範政黨的初選,公權力得以介入,有效取締、打擊一切非法競選的行為。以台灣當前選制與選務的進步,一旦政黨提名採行公辦初選,初選不再是各政黨的家務事,吾人相信必可有效杜絕弊端,化解爭議,政黨初選將可很快步上正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