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反抗「影展品味」的隱形權威

◎ 侯宗華

台灣人,顯然已經知道民主的可貴,藝文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也一股旋風似地鼓吹本土文化,這是可喜的,但還不夠。儘管「藝文現象」難以一言以蔽之。我想,我們的文化還欠缺某種彈性、一種奔放不羈的想像力,而這才能真正建構起我們的文化自信。

我是個電影人,就用電影舉例吧!二○二○年的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本土創作,這是可喜的,自台灣電影新浪潮以來,出了許多以本土歷史為題材的大導演,但到了二○二○年,老一輩的所謂電影人,如今個個成了專業評審家,天知道他們幾年沒創作了?老作者們建立了一套所謂的「影展品味」,這些電影我發明了個戲稱,叫「溫吞tone」,題材大抵不脫「關懷老人」、「關懷底層」,「情感細膩」、「文化傳承」、「人道主義」,上述題材並非不好,但好像電影系的學生,大抵只要遵循著上述幾個法則去選擇題材,進入這套遊戲規則(也或許經由教授們的指點),就可以在台灣影展界獲得第一張「門票」,而新的電影語彙、想像力與多元性卻被徹底漠視了(我想,用在文學界似乎也同理可證)!

創作的本質就是打破現況,打破陳規,電影我們建立了一套近似於藝術電影的審核機制,卻不知道電影一開始被發明的時候,就是一個實驗性媒材,而「台灣新電影」的誕生,也源自於反傳統、反文化統御的精神,現在這些偉大先輩們卻反而站在權威的位置上了?我呼籲台灣的藝術創作者們,勇敢站起來吧!反抗這樣的隱形權威!請開始創作真正屬於自己的電影!自己的文學!自己的藝術!容我引用馬克思宣言「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作者為導演,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