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南海暗流變波濤洶湧

◎ 楊宗新

中國二十六日向南海發射四枚中程彈道飛彈,緊張情勢加劇。菲律賓外交部長陸辛表示他「警告」過北京,若波及菲律賓領海、攻擊菲律賓海軍艦艇,馬尼拉將向美國求援。事實上南海爭議由來已久,但近期無論是涉入的行為者多寡及各方行動的規模,都不是歷來所能相提並論的,而這一切肇因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七月十三日針對南海問題的演說

美國過去對於南海區域內國家的爭議不表看法,甚至在二○一六年七月國際仲裁法庭就菲律賓向中國提出的仲裁案公布結果時,在背後力挺菲律賓的歐巴馬政府也僅表示「對於案件內容沒有任何評論」,維持表面中立。然而本次蓬佩奧的演說,公開譴責中國在南海的擴張,同時表態力挺東南亞國家,角色從「局外人」轉變為「協助者」,猶如讓東南亞國家吃了定心丸。

受到影響的國家包括:菲律賓不僅再次呼籲中國遵守仲裁結果,國防部長近日更痛批「九段線」是中國憑空捏造的;馬來西亞在七月底向聯合國提交了與中國的大陸礁層劃界聲明,正面回應中國的主張;越南在中國軍機於數日前飛入爭議空域時,一改過去的默不作聲,抨擊此舉危及區域穩定;甚至連在南海沒有主權主張的澳洲,也在蓬佩奧演講的十日後,公開力挺美國的南海政策。中國這兩天雖仍依計畫在南海進行演習,卻已悄悄地將原擬讓「雙航母」同場較勁的計畫喊卡。

美國選擇在此時機點對南海政策改弦更張,除了與大選有關外,還可能有幾個原因:中國在四、五月間,利用美國負責印太防務的四艘航母先後染疫之際,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巡弋,坐實了意圖謀霸的野心;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協商中的《南海行為準則》,已進入實質內文審議階段,一旦通過,美國將失去介入南海事務的理由;去年六月公布的「印太戰略」執行成效不佳,美國的同盟圈仍集中在傳統的亞太地區,只有先穩住南海,才能進一步打入印度洋。

然而,美國終究只是南海問題的「局外人」,要想介入此議題,仍需尋求區域內國家作為跨足點。中國要想避免美國介入,就必須防止這個「盟國」的出現。這可能會促使中國在《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中,採取更低姿態,以對東南亞國家讓利的方式,換取美國無法介入。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