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重啟台美自貿協定談判,功課作好了嗎?

◎ 陳秀亮

蔡總統八月十二日在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及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發表視頻演說時,提到重啟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談判。蔡總統明示希望與美國共同解決瘦肉精技術問題,完成自貿協定。

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的進口,美國人視為是重啟談判的前提,台灣人視為自毀政治生涯的禁忌。所以,對於蔡總統勇於突破政治禁忌、重啟談判的意志,鼓掌叫好。

民進黨人才濟濟,蔡總統又是經貿談判高手,克服自貿協定的技術問題,想必早已完成準備、不遑外人贅言。倒是美豬進口,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引發的政治危機,秉持希望自貿協定儘早達陣,提醒政府對內「功課」、早作準備。

台美若能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於台灣經濟與國際外交的正面提升,是無庸置疑的。但對於國內農業的衝擊,若無對策相應,恐怕負面多於正面。首當其衝的農民,走上街頭抗爭則是無法避免。化解之道,首以解除農民對自貿協定不安的疑慮,再以消除農民面對的風險為主。

當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農民最擔心自己的產品無法招架。政府是否有最低收購價格及數量的機制?公開說明,化解農民疑慮。政府也可趁機重新思考台灣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台灣地小人多,科技精緻農業是否是必要選項?創造多元價位的農產品市場,擴大需求、降低產銷風險。天災風險,則是農民另類不得不面對的風險。政府可比照美國保險公司發行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轉嫁巨災理賠的風險,設計適合台灣農業轉嫁天災風險的巨災債券。

市場風險,透過市場機能分散;天災風險,透過財務工程,降低農民損失。當政府消弭了農民面對的風險,又提供農民科技精緻農業的遠景,農民抗爭自貿協定的動能漸消失,政府就可全心全力展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MSF Program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