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學霸將來的目標是國考

◎ 趙南星

據日前報導,兩名指考考生放棄台大選擇私校,估計每人可各領三六○萬獎學金,引發熱議。其中政大附中的女學生在網路回應,自己高中時滿分選擇政附,有人說她一定會後悔,但她這三年過得很開心,考大學成績也很好。女大生說,家裡不缺錢,未來目標是國考,「這一筆獎學金讓補習費有著落,也不是壞事。」

而網友對該名學生的打算也多表贊同,認為讀台大不一定可以拓展人脈,對未來就業也未必有幫助,要考國考很多台大學生還是會去補習等等。

關於此事,筆者有兩點看法:第一、當成績頂尖的學生,將來目標是國考,而非高報酬相對高風險的職業,這告訴我們什麼?

根據著名南韓經濟學家張夏準表示,南韓的頂尖學生,五個有四個要考醫生,即使多次重考也在所不惜,即使醫生的相對所得是下降的(醫生人數變多)。

可能原因是過去十多年來,南韓政府放棄干預主義的經濟體系,轉而擁抱強調最大競爭的市場自由主義,導致就業保障大幅下降。不安全感較高時,可能會讓人們更加努力,卻堅守錯誤的行業,也導致勞動市場無法以最具效率的方式配置人才。

剛要上大學的學生,盤算的如此「務實」(放棄讀完未必有好前途的名校而選高額獎金),是否也展現了某種「不安全感」?

第二、大學學歷通貨膨脹,高等教育過於浮濫。台灣廣設大學,使得高等教育出現一種不健康的動態:當上大學的人口一旦跨過某個關鍵性門檻,人們就得去上大學,才有可能獲得好工作,也就是學歷變得「不值錢」。當花許多時間和金錢取得一張大學文憑,也不見得保證有好前途時,捨名校而換高額獎金,的確是個合理選擇。

不能否認考上公職,是個穩妥的選擇。但當我們最頂尖的下一代,在尚未進入大學前,就已打定主意要選擇相對低風險的公職,而非開創一番新格局,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該想想,這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為台北市國中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