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去工廠觀光吧!

■ 陳俞伶

到工廠觀光,可能成為國內旅遊新風潮。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正極力輔導傳統產業工廠發展為「觀光工廠」,現今已有幾家陸續開放參觀,諸如雅聞、白蘭氏健康博物館、台灣玻璃館等。參觀這些工廠,遊客可以了解日常生活用品製造過程,認識產業歷史,甚至體驗DIY樂趣;這種製造業發展「體驗經濟」的商機,值得製造業者、旅遊業者,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關注。

目前,在「觀光工廠自在遊」手冊裡已有二十四家(包括石頭夢工坊、金良興磚雕、山水米、先麥芋頭文化觀光工廠等)。觀光工廠跟一般旅遊景點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具有豐富的製造生產過程史、企業文化史,以及讓遊客能親臨現場的初體驗,是這些工廠相較於一般旅遊形式的最大賣點。

例如埔里紙廠及雅聞,就提供遊客動手做紙娃娃、沐浴球等產品;又如白蘭氏就以空中走廊的形式,呈現雞精製造過程。

遊客是否前來參觀,觀光工廠的「內容」是關鍵。但是應如何呈現,業者及輔導團隊恐怕還需要進一步腦力激盪,確認各產業的特色、評估吸引力,以及如何有效展現。

例如目前工廠在「觀光規劃」過程中,就面臨廠內環境及服務資源兩個面向的困擾。

因為工廠以往是以製造為主,機器設備位置大都固定,大型機械移位尤其困難,這將會影響參觀動線的安排,若處理不慎,不只造成參觀者的困擾、生產製程的困擾,甚至可能造成工安意外事件。有些觀光工廠就是因為前述考慮,只讓遊客看解說影片,沒讓遊客觀看、甚至直接進入生產線,反而喪失「體驗」的吸引力。所以動線問題是觀光工廠面臨最大的考驗。

在服務資源方面,觀光工廠要從以往單純的生產作業,升級為多元化服務性質時,人員要如何訓練應對、內部管理規定如何同時滿足遊客與勞工的需求,以及績效管理是否需要重新定義等,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甚至細節如這些工廠大都位於工業區內,地點位置並不醒目,常會造成遊客不易找尋,錯失商機、遊機,路標的設置也需要輔導團隊及業者們想辦法,增加曝光率才行。

事實上,觀光工廠以前也有過,例如前公賣局各大酒廠,陸續轉型為觀光酒廠;但是販賣部的遊客遠遠多於進入工廠內參觀的遊客(如果有的話),某個層次上和這一波觀光工廠應有區隔。

現今的遊客已不再如往昔單一化,求新求變成為主流,這讓「去工廠觀光」成為頗富潛力的賣點。此外,觀光工廠還可協助傳統產業生存,進一步開創發展機會。整體而言,如果可以有效開展,將是個多贏的局面。

(作者為靜宜大學觀光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