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學位的三倍券效益?

◎ 戴伯芬

李眉蓁碩士論文疑似抄襲醜聞,使得政治人物學位造假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事實上,學歷對於軍公教人員的重要性,以及對於公私立大學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更值得探討。

首先,台灣基層公務人員來源之一為國家考試,通過特考、普考以及高考,可以捧個終身鐵飯碗,除了地方特考要求高中以上學歷,其他普考、高考都需大學以上文憑,學位是邁向公職的第一步。

取得公職後,依然需要文憑資歷或考試升官。公家機關經常鼓勵基層公務人員帶職進修,除了可享公假福利,更高的文憑有助於個人敘薪,亦有利於加官晉爵。台灣的大學承擔文官職訓的功能,過去以三民主義為名的研究所,製造公務人員進修的後門,時至今日,三民主義已不合時宜,頂尖大學紛紛改名為國家發展、政治研究所等,即使是名牌大學,依然保有文官晉升的文憑擴張管道。而招生艱困的大學亦可擴大生員,用政治或演藝名人為學校宣傳,提高招生效果。

學位是最容易提升個人社會聲譽的捷徑,名牌大學的文憑,對於缺乏文化資本的政界候選人特別重要,尤其是在各校研究所生員短缺下,交錢入學、花錢找「代書」寫論文已成常態,更是生態。

文憑主義也創造出「文憑產業」,每天打開學校電郵信箱,論文包套專業協助、論文小祕書、中英夾雜論文編修、各領域專業博士操刀、特急件可、版費學生六折等廣告塞滿信箱,代寫論文成為當前流浪博士新興的「文創產業」,不僅幫學生快速取得學位,甚至有助於焦頭爛額的年輕教師應付評鑑、升等要求。

學位授予已成為台灣學術界的黑洞,頂尖大學依然難改服務威權時代文官體制的陋習,經營困難的私校更無法抵抗招生的市場誘因。「學位三倍券」表面上具控管文官品質、提升文官學歷水平、創造過剩高教人才就業的三重好處,只不過學歷通膨的結果,不僅讓文官聘任成本提高,也讓學位喪失個人專業能力評斷的公信力—當掛滿證書卻無足夠專業能力的庸才卡在國家組織的重要位置,阻礙真正有能力者的進入與升遷,才是台灣社會無法進步的根源。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