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對108課綱的觀察

◎ 李佳綺

自一○八課綱(十二年國教政策)上路以來,「素養」一詞漸為大家所知。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素養是為解決生活問題、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為跟上世界快速變動、改變升學主義沉痾,「素養導向」雖立意良善,卻也是全台不少學校肩上「甜蜜而沉重的負擔」。

新課綱為教學現場帶來直接強勢的改變驅動力,許多具有高度教學熱忱的教師受到鼓舞,不惜犧牲個人時間,報名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研習工作坊,就是為了引起孩子學習動機、使教學漸漸地向「素養」靠攏。其中,懷抱滿腔熱血的教師不乏是資深前輩,更有些曾得過師鐸獎,都在為台灣K-12教育帶來許多正向的力量。

新課綱底下的教學活動既然要多元、要探究,勢必得拉長教學實施時間。而進度與深度間的拿捏,也成為老師的頭痛難題。至於如何兼具?預習是必要的—學生應先行找出不解之處,再到課堂上聚焦解決。如此講課時間可有效降低,並符合新課綱精神「自發、互動、共好」,教學不再以打鐘為起訖,而是打破課堂框架。不過,如何引起動機、使學生有效預習的方法是什麼?這是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通盤考慮之處。

像是清大,推出「讓素養飛」平台,以自然科為始建置素養命題。無獨有偶,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亦推出「素養.速揚」平台,以公益性質編寫國、英、數之素養教案。這些平台背後是許多教授、教師的心血結晶,只為使現行教學更快適應新課綱。不難看出台灣杏壇仍有願意付出、積極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持續為一○八課綱注入活水,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另外,在台灣社會氛圍之下,家長慣用分數高低來評斷孩子的學習成效。新課綱後,如果家長不主動涉入,實在頗難了解現況,除了不知怎麼教才好,又擔心孩子成為白老鼠,反使孩子失去未來競爭力。

改革衍生危機意識,實不為壞事,重要的是如何順應政策改變,積極著手改變家庭教育,其重要性甚至更勝學校教育,藉由建立學生、學校及家長的「黃金鐵三角」,使家庭涉入素養教育的歷程,家長便不致恐慌,孩子則更有機會贏在終點線。

(作者為K12教育叢書企劃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