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醫材案兩點攻防、三項共識

◎ 洪奇昌

健保醫材自付差額政策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從引起軒然大波到初步達成三項共識,雖然周六閉門會議現場因直播問題出現小紛爭,但衛福部同仁們竟也在周日凌晨將會議逐字稿完成寄送給個與會者,效率之快,令人感佩相關公務同仁。當然,整件事陳部長的耐心和誠懇,展現公民社會的理性討論。這是好的開始,相信未來持續會有好的結果。

筆者回顧了周六會議的討論,並且與醫界朋友交換意見,此次自付差額的會議大約可以歸納出兩點主要的攻防:首先,健保署宣稱此次調整只有影響將近5%的醫材,使用有限,但醫界卻認為這些雖然項目不多,卻是高比例在使用的醫材,天花板限制絕對會影響醫事人員的合理報酬;其次,醫界擔心這八大類項目若實施,以後其他品質較好醫材會被排擠,且擔心天花板策略會延燒到全自費醫材,影響了醫師士氣才導致反彈。

個人認為,會議中的三項共識是相當合理的處置,也將有助於化解上述兩項重點攻防。針對醫病關係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確實並非天花板價格一次到位就足以解決,而會中衛福部同意重新思考國際比價、分類、並且檢討現行價格資訊傳遞,對於未來價格的區間範圍訂立,相信可以更客觀有彈性。此外,暫緩實施完全不會對政府和個人有影響,且有助於醫院和衛福部能夠有充分時間去思考和規劃下一次會議彼此可以接受的訂價策略,也能讓多數民眾更理解到自己醫病的權利與義務。另外,透過這次溝通,相信多數國人,包括許多立委誤認為所有自費醫材都有上限的選擇恐慌,也應當可以得到消除。

不過,與此同時,筆者仍舊要呼籲各界朋友了解,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平均家戶消費統計中的醫療支出,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我國家戶在醫療支出的佔比,從過去的10.37%上升至2018年的15.85%,首次超越食品菸酒支出,成為為消費樣態第二位,僅次於住宅相關的23.95%。若以總額來看,醫療支出從1995年的72000元上升至今約13萬元。這23年期間,醫療支出平均每年增幅約2%,高於通貨膨脹率,相比其他項目,無論是增長幅度或者增加總額,都是最高的一項,且目前還未有趨緩或降低的趨勢。在未來可預期老年化加速之下,預計2030年,醫療支出將趨近20%,成為家庭最重的負擔。因此,落差太大的醫療服務確實值得深思。此外,台灣過去依靠著相較全球便宜的醫事服務取得傲人的健保成就,此次防疫能夠成功也是有賴於全體國民信賴我們的醫療水準,但健保終究需要平衡,國人必須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成就,並且共同盡一份心力來維護。

這次的政策要完全達成共識,預料還有一小段路要走,而後續健保制度的改革問題還有更長的路要前進,我們期待全體國民、醫界、政府都能持續良好的溝通並且要互相理解,引述吳思瑤委員臉書的一段話 : 「沒有事事順時中,這就是台灣民主的可愛與驕傲。」

(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