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教師甄選公正性何在?

◎ 趙南星

筆者約十年前大學畢業,第一次參加教師甄選。大學時期聽學長姊繪聲繪影討論的「傳聞」,一一成真:設籍宜蘭的人,口試那關分數奇高;設籍台南的人,在其他縣市紛紛落榜,回台南怎麼考怎麼上;在某校長期間代理的藝能科老師,後來該校開獨招正式缺,毫不意外就是他上榜。這次台北市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甄選爆發爭議,正是兩位應試者成績達錄取成績八十分門檻,但教評會認為「雙方口試及試教成績落差大」決議從缺。

教育局表示,教評會委員只能認定考試委員成績,不該討論分數差距是否過大,而是要討論這個人分數是否達八十分,只能做正取、備取排序。教育局要求教評會重新審議,若學校行政上有違失,將檢討學校責任。主秘陳素慧還說,錄取與否沒有絕對,好比民間公司很多人面試,最後還是出缺。國小和國中端主要統一由教育局舉行聯合甄試,少數是自辦;高中職一直都是自辦,未來擬朝聯合甄試方式規劃。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則表示,為了避免「關說」爭議,有越來越多高中職委託教育局、國教署辦聯合甄試,但若學校想找特殊專長教師,如要聘水墨專長的美術老師,往往會受限。

事實上,無論國高中,教師甄選第一關是筆試,大致公平;第二關是口試和試教,長期以來都遭受是否公平的質疑。十五分鐘的口試,如何判斷對方適合當老師?十五分鐘的試教,真能完整看出應試者的班級經營能力和講授能力?評審也是人,每個人心中對「好老師」的標準各有不同:有人認為要口條流利,有人認為要具備某種特殊專長(即使簡章沒寫),有人認為要錄取當地人,有人認為要在這個學校代理過…,要如何完全去除人為主觀干擾?

身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期盼相關單位盡速研擬出公開、公正的教師甄選辦法,真正做到選人唯才,造福下一代。

(作者為國中教師,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