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與台南、高雄鄉親談限水

◎ 張炎銘

大高雄地區供水主要源頭,高屏攔河堰流量下探每秒六.二立方公尺,創下二十一年最枯紀錄;高雄、台南地區的水情燈號也由綠轉黃,全國惟二地區從五月七日起要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措施了(離峰時段自來水減壓供水)。

很多人輕忽台灣缺水的事實,尤其南部地區豐枯懸殊,常生旱象,但為了經濟發展、充分就業,卻不得不又招商引資,前二年才成功吸引台積電、華邦電落腳南部,但相應的水資源開發卻受限社會條件而難以完全配合。

經濟部曾於二○一六年評估,台灣到二○三一年會有七個縣市有供水缺口,缺水量每日共約六十四萬噸,其中台南、高雄各約二十三萬噸,是「缺最大」城市。而即使透過各種長短期計畫,缺口可縮減到十八萬噸,卻只剩嘉義、台南與高雄三縣市缺水,南部地區供水情勢嚴峻不言而喻。

南部水資源開發計畫,從早期美濃瑪家水庫夭折,後來曾文越引、高屏大湖停擺,近年來,高雄地區能撐過來是由南化水庫透過聯通管調度到高屏堰而達成。最近則是伏流水開發及曾文南化聯通管計畫,前者水量有限,甚至只是乾旱備援,後者則只是調度,沒有真正的「蓄洪濟枯」大案,遇到大枯旱,台南、高雄就成了一對難兄難弟。就目前旱情,高雄市只能開放五座汙水處理廠提供再生水,每日只有三.九萬噸,也由於健康風險,再生水不能接觸人體,連洗手都不行,對旱情幫助並不大。

目前蓄水設施推動困難,水資源工程只能在開發伏流水、水庫防淤排砂、水庫更新改善、原水管線聯通調度等方面努力。但用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氣候變遷,甚至生活水準提升等各種因素一定會持續增加,擱淺已久的高屏大湖應重新思考,列入推動選項。

其實一座埤塘式水庫對環境影響很小,南部嚴重缺水,卻放任豐水期高屏溪水潺潺入海,不也可惜?若民眾不能了解南部水資源供需窘迫的實況,不趕快推動相應的水資源開發方案,則缺水夢魘將可能年年重演。

(作者為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