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挑戰

◎ 賴振昌

武漢肺炎肆虐至今,台灣是世界上少數國人能夠自由活動的國家之一;加上已連續二十一日沒有本土確診病例,防疫可說已獲得初步的成功。但如何有效進行經濟上的整建與復原工程,卻也正要考驗政府的執政能力了。

面對新的挑戰,行政院提出「紓困振興方案」,紓困方案部分係針對弱勢族群發放現金,而振興方案則是在執行紓困計畫以後,再以發放酷碰券(Coupon)來刺激民間消費,冀望能以較小的預算,透過乘數作用,達到擴大經濟復甦的效果。雖然振興方案不採發放現金方式,不易討好民眾,但符合穩健原則,且是較有步驟的安排,則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只是在野黨顯然對行政院版方案不買單。國民黨主張應該不分紓困或振興階段,發放對象也不僅以弱勢族群為限,加碼擴大發放現金。如果以國民黨的方案執行,預期會是一個很大的錢坑支出,造成國家財政龐大壓力。一般民眾不易體認「羊毛出在羊身上」,面對國民黨人人有獎、全民大撒幣的誘惑方案很難拒絕,甚至會把比較負責任的行政院版本比下去,不得不慎。

由於這次紓困金額約高達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的半數,也占全國GDP的百分之五.五,預算非常龐大,其相對應的財源將如何籌措,值得財政部向民眾說清楚、講明白。雖然公共理財與私人理財的基本原則不同,公共理財強調「量出為入」,重視支出的必要性,認為政府很多的支出是可以不用受到有沒有相對的收入來源限制,但這並非代表公共理財可以完全不受制約,支出合理性仍應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否則將會讓國家陷入「財政懸崖」的危機,甚至步上「希臘化」的後塵。

武肺疫情流行之初,政府採超前部署、步步為營的策略,讓在野黨完全沒有落井下石的機會,無法得分。面對「後疫情」時代,在野黨勢必會用厚黑學中的「補鍋法」,加碼紓困補助額度,擴大政府財政缺口壓力,以求癱瘓政府的財政動能。

遺憾的是,行政院在災後整建復原的努力上,未能如防疫作為般超前部署,在財政與資源運用效率的宣導上,似乎力有未逮;不能掌握到政策之主導權,而有被在野黨追著打之疑慮,令人擔憂不已。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前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