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抗疫之勝戰、敗戰處理

◎ 張志欽、劉明毅

台灣經歷兩次重大的傳染病疫情,在疫情指揮官領軍下,指揮中心有出色的疫情控制表現,全民配合防疫措施,防疫成果得到多方肯定。然而防疫如同作戰,面對病毒的詭譎多變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防疫作戰有勝戰處理及敗戰處理兩個層面。面對疫情控制要有戰略,誠如打職業棒球賽一樣,勝戰處理是由先發投手擔綱,任務是確保不失分,讓打擊手有時間適應對方投手的節奏及球路,擊出安打得分。只要先發投手力保不失分,就能等到打擊得分制勝的時機。但當球隊失分過多敗象已現,就由敗戰處理投手上場,而非原先的中繼投手上場。敗戰處理投手的任務,是確保失分不致再擴大,帶領球隊快速結束球賽,明天再戰。

迄今,初期防疫進行勝戰處理:找出高敏感度篩檢工具及疾病定義、實行分流(包括國境甄別阻絕、維持社交距離等)及隔離措施(隔離所有可能感染接觸者;這不只是防疫旅館而已,未來可能要蒙古包或醫療救護船艦,更要龐大運作維持系統,包括人員物資補給等),目標是拖住病毒,讓醫護團隊有時間找出有效治療方法跟病毒作戰。但當病患開始大量出現,就需進行敗戰處理,力保醫療系統運作不崩潰,救治該救及能救的人。

初期防疫的勝戰處理是為敗戰處理買時間,確保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少量病患,讓敗戰處理去學習處理去累積經驗。醫院擅長的是敗戰處理,醫院平常就是各類疾病的人陸續去求治的地方,敗戰處理投手(院長或科部主任)找到對的人、有效率地盡可能把人命救回來,維持社會國家元氣。

基本上,敗戰處理很重要,退而不潰讓全軍(國)保留元氣。電影「鐵十字勳章」有一幕是德軍開始從東戰場撤退,旅(營)長藉機要一位上尉帶文件先回柏林,這上尉想留下來一起斷後,旅長跟他說:「戰後的德國需要你這種人才,這裡的戰事由我來處理就好了。」這次新冠疫情,義大利、英國都有年老病患自動放棄使用呼吸器以救治年輕病患,正是貫徹此種概念的做法。

天佑台灣,兩次疫情,我們都有出色的疫情指揮官及勝戰處理投手。全民需要繼續配合防疫措施,就不會有機會呼叫疫情指揮中心下的敗戰處理投手,或再度造成如上次疫情時台北和平醫院、高雄長庚醫護人員及病患的犧牲。

(作者分別為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特聘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