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戒慎恐懼談兼顧防疫、經濟、生活

◎ 王宏育

四月十五日到台北醫師公會全聯會參加防疫會議,邱泰源理事長邀請衛福部薛瑞元次長、劉越萍簡技、防疫專家黃立明教授和顏慕庸副院長指導。黃立明教授認為境外移入病例越來越少,將慢慢告一段落。但我們不能鬆懈,接下來兩個月才是真正的關鍵期,一定要防範本土病例,若不小心,也有可能會星火燎原,所以遍佈每個地方的基層診所責任重大。顏慕庸副院長也持相同看法,覺得我們都要有最壞情況的打算和裝備,萬一發生了大規模社區傳播才不會措手不及。薛瑞元次長語重心長請大家持續戒慎恐懼,千萬不要世界多數國家都流行過,都有群體免疫,只有我們表現很好,都沒有抗體,萬一最後鬆懈,只剩台灣有疫情,情何以堪。

筆者的想法也是如此。模範生新加坡因為移工,確診個案已超過一.二萬例。日本不乏院內感染。台灣養護機構等免疫力不佳者,也有爆發可能。不過在我內心底,還有另外一種聲音,那就是李秉穎教授說要兼顧「防疫、經濟、生活」。

防疫最重要的就是圍堵、封鎖、盡量不出門、減少人與人接觸,這些反而是振興經濟的致命因素。然而當疫情拖長,嚴格防疫成功,導致公司倒閉員工失業,這個代價值得嗎?甚至許多老人家害怕感染足不出戶,不運動也沒曬太陽,更容易衰老罹病。

外銷沒有訂單,這是操之在人,但台灣內需產業,如餐廳飯店、觀光旅遊,是操之在我。如果不努力維持內需,縱使戰勝疫情,還是會失去經濟,無法安居樂業。解決之道,或許就是有能力者要盡量花錢,促進商業活動。

根據筆者最近到台北開會、演講、上節目的經驗,台鐵、高鐵、捷運、計程車等的消毒工作都做得很好;如果我們個人防護也做得很好,雙重保險,安全性應可接受。何況迄今台灣確診病例四二九例,本土病例五十五例,敦睦艦隊三十一例。在此狀況,台灣是相對安全。

當然防疫之心不可無,一定要確實遵循衛生習慣,常洗手,尤其進食、回家前,定期消毒,不可摸揉鼻眼嘴,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公眾或密閉空間要戴口罩,徹底做到一百%防疫,就能兼顧生活情趣,消費助人,振興經濟。

(作者為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