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華航正名是企業問題 不應政治解決

◎ 裘怡婷

近日由於運送援外醫療物資的華航班機上China Airline字樣,被部份外國媒體誤認為是中國援助,而重新引發華航正名與否的討論。雖然蘇揆和華航高層表示援外班機會立刻遮蓋China字樣,但仍引發更多「為何台灣民航要叫China」的爭議。

其實正名與否的爭議包含政治面和企業層面,兩者應該分開處理。對於有特定政治任務的航班,可以透過塗裝方式處理,至於要塗甚麼名稱花樣,就看當時民意,也就是行政和立法部門意見。

至於華航的中英文航線名稱,因為涉及到品牌、更改成本、航線談判等,這是企業經營問題,不應靠民意或政治決定。筆者認為最適宜的做法應該是將華航的官股釋出,真正的民營化,再由經營方就企業經營考量作出決策。改名與否、是賺是賠,都不應由全民買單。

本來政府持有華航就是歷史遺緒,如今已經沒有太強的學理基礎和必要性,其他先進國家也少有這類例子。再者,李登輝時期將華航從國營企業弄成政府最大持股但不滿五十%的官股企業,更是不倫不類。國營企業尚有國會監督,官股企業則淪為執政黨黨產,誰執政誰都不想吐出來,淪為政治酬庸和操作的工具。這次事件從藍綠雙方陣營的行動來看,還是都脫不了想把華航拿來政治操作的心態。

華航的問題不只是名稱而已,歷年來由於官僚的經營色彩,產生種種薪資爭議飛安等問題,藉此機會全民應該要求政府讓華航徹底走向市場,不再做政黨酬庸全民買單的工具。

(作者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