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集資登紐約時報一文之商榷

◎ 李文正

針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日前召開記者會痛批台灣對他個人做出種族歧視等人身攻擊一事,曾幫周杰倫、五月天等明星設計專輯封面的國內名設計師聶永真、YouTuber阿滴等人於群眾募資平台嘖嘖上,發起實體的「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募資,希望募得目標金額新台幣四百萬元以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用一封公開信—「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來回應譚德塞,最終只花不到九個小時即達到募款目標四百萬元,到四月十一日,募款金額更是一舉突破一千萬元。

然而在筆者仔細看過這封公開信的內容後,基本上可以用一場災難形容,前兩段都是針對譚德塞個人與WHO未能有效掌控疫情作批評,但在第二段的「…甚至誤稱COVID-19不具人與人傳播的可能性」誤用了”misdeclaration”—這個字基本上只會在報關貨物以及報稅資料有誤時才用。還有「…您在公開場合以嚴厲的口吻,指責對抗新冠病毒的成功案例—台灣,我們的國家。」這段著實讓人不知所云。美國人現在只在意疫情何時能過去,生活跟經濟何時能恢復正常,現在買這篇全版廣告,強調台灣多成功,這在外交手段上是很愚蠢的一步,更不用說第三段還特別強調台灣以前怎麼捐錢幫助譚德塞的母國衣索比亞,這麼直白、討人情的段落,實在令人看了汗顏。再者,這篇公開信是要刊載在《紐約時報》的,而其所在地美國,現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紐約州的醫療人員嚴重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物資,美國各州都在爭奪聯邦政府配給的呼吸器跟醫用口罩,這個時間點花大錢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裡面的內容滿滿是強調台灣多好、譚德塞與WHO多不應該,讀者的感受會如何,這跟小孩吵架相互指責有何不同?

利用網路集資平台向民間募資,為台灣發聲,這本意並沒有問題,然而當這封公開信的內容所傳達的訊息是:「代表台灣人向世界發聲」,這就不得不謹慎了!當發起人在信中用各種花式華麗的詞彙批評一個國際組織的秘書長時,可有想過可能緊接而來國際政治的後續效應,例如花錢集資刊登這封信的行為被解讀為用金錢影響輿論呢?如果外國讀者看了這篇文章後,以為這代表我們政府的想法呢?

不管這封公開信的發起人是否注意到,上述都是非常細膩的外交議題,必須委請專業人士琢磨,絕對不是文法正確就可以過關的一封信。

(作者為公民科老師,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