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歡迎台商回流 作伙打拚

■ 宋醇誼

台灣中小企業「西進淘金夢」醒了?報載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出走的傳產及中小企業台商,目前已經有六十三家回流,締造三四○億元年產值,也創造了近六千個工作機會。並且讓一些閒置多年的工業區重現生機。

也許才六十三家,媒體對於這個議題似乎不感興趣。事實上,這是不是一個趨勢的開始?民進黨政府應該如何善加引導?產業政策如何配套?相關問題,不妨視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捩點,別再把關愛眼光都投注在科技明星產業上面。

對於台商回流,一般歸因為,中國對於台商的優惠待遇相繼取消,薪資成本不斷上升,「三金」等政策提繳以及環保規定等越來越嚴格,而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競爭力造成傷害,且技術及訂單遭不當奪取,必須與中國本地新興業者惡性競爭,導致利潤見骨,更是一個致命因素。

諸多因素之時間效應不同,以筆者的接觸與了解,近年中國沿海都市地區的快速成長,也是個原因。因為都市面積持續擴大,使得台商廠地動輒遭徵收,用於改建住宅或進行都市重劃等;去年就已經傳出,一些地區性台商協會會長或幹部改選,部分角逐者的動機,竟是想藉此身分,向中國地方政府爭取更高額的徵地、遷廠補償金。當時,傳統產業界就已經傳出有些台商「不想幹了」,要好好撈一票就回台灣(當然也有一些是往內地或越南遷)。

台商回流,不只生產線移回台灣這個形式,還包括資金的回流;最明顯的證據是房地產。一些推豪宅案的房產業者證明了台商買家的興起,這些台商買豪宅或是基於「照顧或孝敬」在台親人,或是基於炫耀,或是基於投資置產,都使得豪宅市場屢創新高,也使得這一波房地產景氣得以接續,創下四年多頭紀錄。此外,回流資金也相中廠辦大樓,就有業者提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已有成交案例(一說是「中資」背景)。也有人談及台灣股票市場,之所以連創新高,除了外資大買、落後補漲等因素,考量一般散戶入市意願與能力遠遜於從前,行情推升的力道,台商回流資金功不可沒。

統派媒體對於台商回流議題,多少有所壓抑;或者說這些都是「低附加價值」產業,回流「證明」台灣經濟力量的衰頹,政府不應引為業績;甚至說應該設法阻擋這些「低薪」工廠回台。由於沒有相關數據佐證,「低附加價值、低薪」的說法,還待查證。但是,即使是低附加價值、低薪,把這些產業視為,至少是暗示,會妨礙產業創新能力,這種說法不只不公平,甚至是帶著惡意。只要合乎台灣生產、勞工、環保等相關規範,對於台商「回家」,政府與人民都應該張開雙手歡迎才是,除了創造就業機會,重建相關產業鏈,貢獻台灣經濟的實質效用之外,大家又能在一起打拚,這裡頭更有著認同與感情的價值,更有意義!(作者從事金融服務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