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延燒全球,香港為防止群聚感染,週一起所有娛樂場所關門14天,原本夜夜笙歌的蘭桂坊早已門可羅雀。(歐新社)
《隱形人》 (取自網路)
書展不辦了、音樂廳關門、戲劇廳熄燈、影展延期了、電影院空了…慘白的三月天,疫情就像海嘯一般幾乎吞噬掉台灣文化界的所有產能:傳統平台消失了,運作邏輯失靈了,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的文化人哀鴻遍野,6月前,多少文化展演停辦了?多少新片撤檔了…
《1/2的魔法》 (取自網路)
最新消息是繼歐洲與澳洲之後,香港也要關閉電影市場,期限兩星期,多年來已經氣若游絲的港片,還有多少人能撐得下去?
慘,其實是全球電影市場的共同現象,世界電影龍頭美國,即時電影票房停在319這天,賣座冠軍《1/2的魔法》當天也只有3萬美元,遠不及昔日的1%,雪崩又滅頂的結果是最新動畫《魔髮精靈唱遊世界》已經交給了Netflix將以隨選視訊的方式同步上網,開放觀眾線上付費收看,才剛上映的《隱形人》、《惡獵遊戲》和《艾瑪》因為票房奇慘,乾脆也在付費平台上找尋坐困家中的觀眾。過去3年來,Netflix開始威脅電影,始終沒能滅掉電影,一個疫情卻讓Netflix成了電影的救命丹。
無所不在的恐懼與恐慌,讓消費者只能宅居在家,但是大家的激情與渴望不減,依舊忙著滑手機,即使被迫坐回到客廳,打開電視,除了看疫情新聞之外,也忙著找尋其他的娛樂內容…台灣人,不,全世界僅剩的「宅娛樂」模式已然是勢不可當的新產業模式,無力變通的文化人會被窮困滅頂?還是開始思考調整體質,開發出數位時代的新營運模式?
過去兩個星期來,台灣的網路平台想映電影院逆勢成長,加入付費觀眾的人數增加了5成,「現在確實是轉機,但我不鼓勵大家瞎起鬨,每個月同樣花199,MOD能夠看到3000部電影,我們只有200部,很難競爭。」想映電影院負責人劉嘉明說:「因為我們走的是精品路線,得長期經營,只求顧好菁英族群,既要懂技術,還要有不求立即回收的營運心態。」
台灣能比照Netflix來經營網路平台的,只有MOD,只可惜,中華電信MOD即使擁有覆蓋全台的通路,卻完全不想做影視巨人,「國家給了中華電信頻寬,讓他們賺大錢,卻只做二房東,不肯經營內容,投資自主品牌,就算舊片如雲,也只是低價的租片平台。」劉嘉明強調:「小公司小製片沒有能力砸兩億來經營線上平台,享受國家資源的MOD在數位轉型的年代,只要肯吐出1%的利潤投資內容,台灣影視就可以直接衝上國際。」
打造數位平台並不容易,營利模式更尚未開發成功,資金與技術的龐大需求,亦非小民小團能夠承擔,問題在於海嘯已興,傳統通路全毀的此刻,開始從數位市場尋覓生機,或許就是轉機。只不過,檢視現有的公家數位通路,台灣還有太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2020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確定停辦,然而拿下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小說獎」、「非小說獎」和「兒童及青少年獎」的9本傑作(http://www.tibe.org.tw/tw/awards/12),頓失造勢舞台,書展官網上除了名單,別無介紹,無從推廣,只剩文化部長鄭麗君孤軍作戰,在臉書上貼出照片,列出她讀過的書,還不忘請文化人也能響應推荐,但那都只是散兵游勇,難成氣候,試想出版司若能整合平台,在博客來、金石堂或者PChome等網站上開出書展專區,有評介,有造勢,輔導出版業者打出一場漂亮的網路書展大戰,不就是踏上了數位時代的宅閱讀浪潮。
這一點,國家圖書館嗅覺就靈敏多了,動作也快得多,官網首頁(https://www.ncl.edu.tw/)就有「防疫期間,閱讀無限」專區,點進去之後就可以在電子書專區找到文化部的兒童文化館,不但可以瀏覽眾多繪本,還有小遊戲與兒歌,不管是春假或兒童節,都不怕宅在家裡的孩子沒書可讀。
另外,與17個縣市公共圖書館合作的台灣雲端書庫,只要你有公共圖書館借閱證,就可免費借閱萬本電子書。試想,文化部與教育部合資買下書展大獎9本得獎作品各千本,分配進各地圖書館,對文人、書商和讀者是否就有三贏利多?
這個專區同樣也有影音資源區,疫病時期不便前往的故宮博物院、自然科學博物館、史前文化博物館或者國家文學館,都有線上展覽的內容可供參觀,然而除了故宮博物院(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Category.aspx?sNo=03000117)很夠誠意,開放大批精品供人線上瀏覽,其他院館的規劃只是聊備一格,有一點內容,卻沒有太多想法,顯然還來不及思考數位時代的互動營運模式。
至於資源最豐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國家交響樂團(NSO)最有誠意,願意在網路上分享資源,停聽看專區(http://npac-nso.org/zh/media/video)中,有名家示範講解或者曲目演出的影片可供點選,然而排列呈現的方式也欠缺整體規劃。其實休館期間,NSO成員就算少了演出機會,也不可能就此鬆懈專業技藝,如果樂團規劃名曲系列,輔以會員召募方式,錄下各聲部成員獨奏或合奏排練演出的片段,再加上解說或導聆,服務會員,疫病冰封時期還能帶出寓教於樂的良性互動,豈不更能符合國家交響樂團的形象與專業?
傳藝中心的官網中也有不少寶貝,國光劇團從《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到《金鎖記》都有影音介紹(https://www.ncfta.gov.tw/guoguangopera_71.html),亦有實體DVD的販售。試想,如果這些劇作亦都能開發出線上收費觀看機制,就算表演藝術的瞬間火花,影音紀錄難盡全貌,至少經典能再傳唱,薪傳不致中斷,團隊都能得到分潤,不也是數位時代的生財之道?也正因為排戲難,新戲少,每一回的演出,事先都要有留駐風華的規劃,心血才不致戛然中止,當然,在窮絕時期若能以積極態度廣介當家生旦的魅力風采,同樣也是厚植人氣,育培新芽的契機。
沒人知道這波疫情海嘯還要肆虐多久,目前只是度小月?還是已經來到了冰河期?網路平台能續命或還魂嗎?不想坐以待斃,就得從行動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