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沒有珊瑚礁 沒有南島傳奇

■ 陳昭倫

近來台東杉原富山海域因為台經院核准BOT飯店開發案的環評問題與原住民傳統領域的使用衝突,引起媒體的注意。杉原富山海域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和沙灘生態,雖然範圍只有小小幾公里範圍,但是與其隔海相望的綠島相比,毫不遜色,可說是「小而美」的珊瑚礁生態系,初步的調查估計大約有一百種左右的珊瑚。因為是位在陸地的邊緣,杉原的珊瑚礁都是發育在巨大的崩落石上。也由於受到海浪的作用,這裡的珊瑚都以一些可以在浪區生存的淺海珊瑚種類為主,特別是水螅火珊瑚和桌形軸孔珊瑚最為壯觀。有些軟珊瑚甚至可以長到三、四公尺直徑,覆蓋住一整個巨大崩落石。而在潮間帶也因為當地住民自發的保育行動,生物多樣性更是豐富。整個區塊就是一個活的生態教室。

崩落石的礁區通常擁有相當多的縫隙與空間提供魚蝦貝類生活的棲所,這也是我們在杉原珊瑚礁生態保護區見到的景象,珊瑚礁魚類相當豐富。這都肇因於過去九年當地居民努力的保護和縣政府兩年前劃設禁魚區的成果。但是,當阿美族朋友以傳統領域的理由進到這裡進行豐年祭的漁獵時,與當地住民及保護區的立意就產生衝突。

其實,可將這種衝突以不同使用形式保護區的劃設,化阻力為助力。以保護區的「滿溢效應」而言,海是相通的,如果能將杉原富山海域劃出核心保護區、緩衝區和一般保護區的區塊,當核心保護區內生物量增加後,自然就會滿溢到緩衝區和一般保護區,而阿美族的朋友一樣可以在這兩個區塊從事豐年祭的活動。這樣的想法不是教科書的理論,早已在菲律賓、所羅門、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同為南島語族的原住民部落實現。有的核心保護區甚至小到只有幾百公尺,都做得很成功。而保護區的形成更需要海洋子民的阿美族朋友協助巡守,甚至一起參與保護區生態教室的經營。

南島語族和珊瑚礁生態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整個南島語族在太平洋千年的史詩,都在美麗的珊瑚礁間跳躍著,阿美族的祖先由台東的杉原出發,到帛琉、所羅門、巴布亞紐幾內亞,甚至更遠的波里尼西亞,都是不斷的傳誦著。沒有了珊瑚礁,灑落太平洋的南島傳奇也將黯然!

(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