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再談植樹節

◎ 蕭福松

明天就是植樹節,適逢去年澳洲野火肆虐,及年初在瑞士舉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倡議「一萬億棵樹計畫」,如何廣植樹林,以減緩地球暖化議題,再度引起重視。

台灣雖未遭遇如澳洲野火及印尼、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破壞問題,但除加強遏止濫墾、濫伐,以保護山林水土外,平地的植栽綠化,也不容輕忽。

植栽種樹能美綠化環境,幫助水土保持、含蓄水源,更具調節氣候、淨化空氣功能,地方政府及林務單位每年都會配合植樹節贈送民眾樹苗,近二十年來,發放的樹苗不下千百萬株。理論上,應已遍地綠蔭,但為何都市水泥叢林及柏油路面散發的熱氣,仍舊是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熱島效應」固為主要原因,但植栽綠化的做法,顯也需檢討。

黑板樹及小葉欖仁因樹形漂亮又成長快速,常被選作行道樹,卻未考慮小葉欖仁每到秋冬,落葉常造成水溝阻塞,黑板樹則因質地脆弱,在颱風季節來臨前,便面臨被「砍頭」或「腰斬」的命運。而最近盛開的木棉花及黃花風鈴木,雖吸引很多民眾拍照打卡,但木棉花絮會影響呼吸道,掉落的花苞也易讓人車打滑,要砍除、修剪?或保持現狀?同樣讓地方政府為難。

WEF倡議「一萬億棵樹計畫」,讓全球重新重視種樹的重要性,國內植栽綠化的觀念與做法,實應跟進調整。對不適宜充當行道樹的路樹該移則移、該除則除,「慎選」具美綠化效果,又能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的本土樹種,避免年年重複砍頭、腰斬的老戲碼,尤應杜絕「換首長就換樹種」的浪費之舉。

植樹節教育民眾保育森林、鼓勵種樹是好事,但受限於環境空間,僅能以盆栽栽種,美化有餘,綠化則不足,如能規劃在社區巷弄或空地集中栽種,美綠化效果或許會更好。

(作者為國立台東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