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不應再佔全民健保的便宜

武漢肺炎考驗世界各國防疫能力、醫療應變及公共政策,也引發相關探究和討論。台灣健保制度完善,醫療體系良好,至今對抗疫病的表現,有如衛福部長陳時中所說:「段考考得還不錯,期末考還待努力。」在相關討論中,僑民與中國人士濫用全民健保資源的老問題,再度引發熱議;朝野立委要以提案修法或由行政部門主動,全面防堵健保漏洞。

健保制度攸關防疫。以美國為例,防疫機制良善,但目前疫情似有擴散現象。在各項檢討中,有專家指其疾管中心初期試劑出狀況,且全民健保制度尚待建立,全美有三千萬人沒有健保,檢驗要自掏腰包付高昂費用,以致檢測不足,延誤防疫先機。相形之下,台灣健保制度無此問題,健保卡甚至在查閱旅遊史及配發口罩時都派上用場。

僑民和中國人士的健保問題,用立委的話說,即「黃安們」及「小明們」引發的爭議。他們長年不住在台灣,也很少納稅,卻以短期停留繳納最低保費,還常濫用健保資源。其中,藝人黃安在中國發展,自稱年收入好幾千萬元,每月卻只繳七百四十九元保費,其言行屢屢引發爭議,「有病才回台灣用健保」,讓許多按薪資繳保費的台灣人看不下去,立委因此要求杜絕這一不合理現象。至於「小明們」指涉中國籍配偶及子女,同樣由我政府補貼,自付最低保費,且使用醫療資源大於所繳保費。

「黃安們」及「小明們」的爭議,與全民健保的實務有關。全民健保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全民都須按六項分類,依職業別或眷屬身分加入,照收入分級繳費;政府對低收入、失業者等特定族群提供補貼,繳交最低保費。「黃安們」、「小明們」惹爭議,癥結在未定居台灣,不論收入高低、納稅與否,卻一律只繳交最低保費,享有政府補貼;且一費到底,都僅如黃安的七百四十九元,形同質變而有社會福利屬性。福利不用白不用,或是人性之一,卻必然造成醫療資源濫用。

立委針對這一不合理現象,積極改進。對於「黃安們」,立委林俊憲主張新增第七類,即一年在台灣未住滿一百八十三天或半年,也沒有我國繳稅紀錄者,按其所得繳交健保費,政府不再補貼。同時,所得採「誠實申報制」,但發生不實等法律後果自負,希望處理長年未住台灣、短期回國卻繳納最低保費的問題。

至於「小明們」參加健保,認定標準因行政命令開後門而過於寬鬆,持「依親或探親入境許可證」者,都可使用全民健保,不合須有居留文件、且居留滿半年才得納保的全民健保母法規定。尤有甚者,其保費因政府補貼而一體適用最低金額,實務上明顯導致非國民待遇優於國民待遇。立委陳柏惟因而主張,從嚴審核居留證明,回歸母法規定;且非本國籍人士加保,其費率應和國人有別,既健全制度,也降低政府補貼支出。

上述立委的主張,保障旅外僑民就醫權,也不排斥中國人士加入的機會,只尋求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回歸法律規定,增進健保永續經營,堪稱合情合理,也得到強大民意支持:網路民調有九成贊成,四成認為應更嚴格,主管機關健保署也樂見修法方向。另一方面,調漲費率和限縮資格的事,利益團體不免反彈;「黃安們」、「小明們」尤涉及中國關係,以致連「人民日報」都刊文強烈批判。不過,有些反對者不僅未能以理服人,還為倡議改革的立委戴上「反中」、「以疫謀獨」、「傷害(台商)向心力」等帽子,既不理性也難獲普遍共鳴。

必須強調,全民健保連續三年收支短絀,去年入不敷出三百億元,明年可能調漲保費。在各方關切疫情之際,立委提出改革之議,嘗試堵住健保漏洞,適時而適當。誠然,相關修法不必以「黃安」為名,且健保的漏損也不僅這兩例,但以「為何只針對特案」或牽涉金額不大為由,反對改革,並非確保健保永續經營之道。正好相反,從顯著不公平、不合理的案例做起,改革才能積小勝為大勝,達成健保改革的總目標。

健保是否漏洞不堵,讓少數人佔盡便宜,絕大多數人承擔保費調漲後果?改革或不改革,此時此事就是最佳試金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