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靖國神社/和解 和平 慰靈

■ 高志敏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結束訪日行程前表示:「靖國神社問題是中、韓兩國無法妥善處理國內問題(為了轉移國民注意焦點)而製造出來的」。這一義正詞嚴的宣示,顯示他對「靖國神社」本質及日本優質文化的透徹了解。而其見義勇為的風範,正是武士道精神的顯現。這次訪問日本的成功,使他在日本社會的崇高地位更加提升,也使台灣在日本的形象,更加輝煌。

一般人受到反日資訊的影響,以為「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產物,參拜「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復活的表現,這是非常錯誤的。事實上「靖國神社」充滿慈悲之心與寬容之愛,其精神是「和解」、「和平」與「慰靈」,當然是痛恨戰爭、揚棄戰爭。

一八六八年一月,年僅十六歲的明治天皇,毅然接受「大政奉還」的建議,宣佈解除德川慶喜的「將軍」職權,以建立現代國家。結果引發德川幕府反撲,爆發了倒幕派與幕府之間長達一年半的內戰,史稱「戊辰戰爭」。明治天皇目睹許多人犧牲生命,於心不忍,乃建議建立「招魂社」,合祀在戊辰內戰中犧牲生命的人。其用意是招回死者靈魂,讓他們在神社裡安息。一八七九年「招魂社」改名「靖國神社」,這就是「靖國神社」的由來。「靖」與「安」同義,即平安、安靖,「靖國神社」即祈願國家太平安定、永享和平,不要有戰爭發生的神社。

必須強調的是,靖國神社奉祀的對象,並非只限於效忠天皇的倒幕派死難人員,而是包括反天皇的幕府軍在內的所有死難者。這種處理方式,並非獨一的個案,而是常態,其後都是如此。如一八七四年的佐賀叛亂、一八七七年的鹿兒島叛亂,不論是被捕斬首的叛軍領袖,或戰死的一般叛亂份子,其名皆列入靖國神社供奉。因此,「靖國神社」的精神與功能,就是「和解」、「和平」與「慰靈」。它與愛國不愛國無關,其性質並非「護國神社」;和充滿排斥性、專門崇隆為國民黨「黨國」而死的「忠烈祠」,也不相同。可見靖國神社本身並不具政治色彩或黨派立場,將它和軍國主義劃上等號,更是荒唐可笑。

其次要指出的是,大和民族是深具慈悲之心與寬容之愛的民族。上述這些反政府叛亂份子的亡靈都被供奉的現象,正是源於這種寬容慈悲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人死則其人世間的一切恩怨,皆成過去,予以勾銷。因此,即使面對惡人死亡,人們也祝禱其亡靈無牽無掛、平安幸福,不用再為人間的往事煩惱。日人喪事都採簡單的佛教儀式,請和尚誦經超渡亡魂,祈求「冥福」,氣氛莊嚴安詳。因此,生前至為痛恨的人,死後有時成為被尊敬的對象。

(作者為日本大阪國際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