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是該解決師培需求失衡問題了!

◎ 張惠博

貴報《高教展望》三日的專欄中,台灣師大校長吳正己指出,科技界恐搶光電腦師資。文中同時強調,師培教育盛況不再,國內「純」教育大學僅剩兩校,台師大目前僅十五%畢業生會當老師。而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要讓全國學子全面擁有「運算思維」,面臨基礎資訊師資匱乏,台師大每年僅不到十名畢業生願當電腦教師。他建議其他過剩領域師資培育第二專長,偏鄉則須小校整合、合聘分享教師來因應。

事實上,為因應新政治環境與社會需求,一九九四年二月公布的「師資培育法」已迥異於早期「師範教育法」,學生畢業後即取得教師資格,更享有被分發任教服務的權利與義務。

目前的問題在於具資訊背景的畢業生,擔任教職意願稍低。其實,是否願意擔任中小學資訊教師,不能苛責年輕畢業生,因意欲擔任教師,尚須通過層層甄試與考核。何況,甄試的筆試、口試和試教,除須詳加準備之外,亦必須熟悉公教的文化,甚至背誦記憶考試的應答常讓人視為畏途,也很難讓懷抱教育理想的年輕學子自在發揮。

有一位企業老闆非常愛才,看了眾多履歷表後,發現其中一位年輕人已通知來面試,卻久久沒來,老闆遂直接打電話給年輕人,問說何時來玩一玩?幾句的鼓勵電話,一掃對方忐忑不安的心情,但這樣的場景何時能在教育現場出現?

此外,師資培育的儲備也應屬必然。例如:武漢肺炎肆虐,中小學須延後開學,然而補習班課程並沒有停,學生還是得按時去上課,部分校長就頗為擔心,只能一再叮囑要做好防疫措施。再以小學的英語課為例,許多老師都同意,小朋友的英語能力補習班的貢獻比較大,因為,國小英語授課時數,中低年級每週僅一、二節,根本不夠。可是,有些同學參加校外補習,有些則沒有,倘又缺乏學習英語的機會,很難想像。因此,倘能順應社會現況,提供補習班教師接受師資培育學程,全面提升品質將較有可能。

師培法在二○一九年已增修第八之一條中央主管機關得視政策需要,經師資培育審議會審議通過後,協調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招收具特定條件之大學畢業生,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至少一年。然而,所謂「特定條件」之「大學畢業生」,亟待主管機關確認與訂定。誠如吳校長所言,資訊教師嚴重不足,是否應依規定,讓具資訊專長,卻尚未取得教師資格的大學畢業生,儘速修畢師資培育學程。而普遍缺乏的全英語教師,亦可比照辦理。

國家的公務人員需要被鼓勵才能勇於創新,不擔心違法,也才能看見與面對問題,更不會只想打安全牌;只有依法多儲備,師資才能源源不絕。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