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問題嚴重,毋庸置疑,從幾個數字和現象,即可看出。少子化最嚴重。我國每一婦女生一.一三個嬰兒,生育率低於人口平衡所需的二.一個,不如全球平均的二.四二個,居全球倒數第三,只高於澳門、新加坡。(資料照)
我國這幾年人口問題逐漸浮現,少子化與高齡化最受矚目。最近在大選中,不少政治人物及政黨就此提出政見,不但「○到六歲國家養」的主張此起彼落,還有政黨加碼喊出「七十五歲國家養」。這些政見如果落實,人民出生與老年的階段都由國家來養,台灣雖還不是「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大同世界,但將向「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理想大步前進。這些政見或許立意良善,也很吸引人,問題是:論述有理嗎?國家養得起嗎?
台灣人口問題嚴重,毋庸置疑,從幾個數字和現象,即可看出。少子化最嚴重。我國每一婦女生一.一三個嬰兒,生育率低於人口平衡所需的二.一個,不如全球平均的二.四二個,居全球倒數第三,只高於澳門、新加坡。生育率低迷,出生率隨之下滑,只約千分之八,同樣在全球居最末段。孩子生得少,人口增加隨之緩慢。我國千分之一.五的年成長率,雖高於近年人口已呈減少的日本,在全球排名也屬最末段班。
少子化同時,人口加速老化。總的來說,人口中位年齡四十.三,比全球的平均三十.六,高了約十歲。兩年前,六十五歲以上人數,超過十四歲以下者,這是人口老化的重大指標。二○一八年,老年人口比重達十四.四%,台灣進入「高齡社會」;二○二六年,將成為銀髮族占兩成的「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來得又急又快,十四年後,人口有一半超過五十歲,老化速度遠甚於先進國家。
孩子生得少,人口欲增不易,且將減少。官方預估,今年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人口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十年內總人口數將減為兩千萬以下;十五年後進一步降為一千六百萬到一千八百多萬之間,較今約少了兩到三成。老化加上少子化,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二○一五年達最高峰後,有減無增;到二○六五年,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低於五成。除非引進外來人力,經濟發展必受衝擊,對近年已深陷產業經濟困境的台灣,有如雪上加霜。
人口問題嚴重,衝擊經濟、教育、社會、政治、安全等諸多層面,少子化尤為國安危機。
教育方面,從國小到大學,少子化導致學生人數下降、招生不足、減班廢系、科系整併、學校合併、停辦廢校、教師失業。社會方面,老化與少子化同時出現,改變傳統家庭結構,也衍生社會後果。日本出現「啃老族」、親人凶殺或自殺案件頻傳,台灣也漸有類似現象。再者,年輕世代苦於低薪,年長者享有較多財富所得,貧富懸殊,也擴大了世代間的社會、政治分歧。國防方面,台灣大敵當前且年輕人口欲增不易,卻實施募兵制,這是政治算計不顧國家大局的惡例。同時,少子化及人才外流,缺才問題嚴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是當務之急。
因應人口問題,政府責無旁貸,「○到六歲國家養」卻有所不宜。箇中道理很簡單,政府可以鼓勵生育並在財政容許下提供適當補助或照料,但生兒育女是個人的事,政府不能生小孩,養育也不可越俎代庖。「七十五歲國家養」同樣不宜,養老是個人應及早規劃的事,不能全靠政府。整體而言,把個人份內的事推給國家,但國家是誰?國家的收入來自人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政府可濟貧助弱扶傾,但不當且過度承擔個人應盡義務,拖垮財政、拖累全民、禍延下一代的各國前例不少,可為殷鑑。個人不能卸責,政府也不能自以為萬能。
綜觀各國,不外從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費等方面著手,因應人口問題,且常配合檢討移民政策。我國要做的,是全盤檢討調整既有政策措施,確實以處理國安危機的戒慎恐懼態度,認真積極對症下藥,由政府、企業、個人合作,求其有效推動。畢竟,人民才是人口趨勢的最終決定者。
人口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形成緩慢而長遠,改善現狀要高瞻遠矚。現今問題已明顯浮現,是過去未積極面對所致;如再拖延,終將演變成難以承受的危機,代價慘重,台灣沒有不力求有效處理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