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威脅 台灣只是牛刀小試

◎ 吳政穎

美中在十二月十三日的共識,雖然看似美中貿易戰暫趨和緩,其實唯一改變的是原訂於十二月十五日的懲罰性關稅暫時延後,其他部分都還需要繼續協商。或許有人仍對美中未來關係抱持樂觀,但我們可以觀察到世界局勢已經不單純是兩大國間的貿易戰爭,而將會是兩大陣營戰略性的對壘。

十二月三日至四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的成員國在英國倫敦舉行高峰會,北約在七十年前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應對蘇聯跟東歐共產黨的威脅,蘇聯共產集團則在一九五五年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對抗。這兩個組織的對抗其實就是「冷戰」對抗的表現。而這次,是北約第一次將矛頭指向中共政權,高峰會上發表的宣言表示「中共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國際政策對北約聯盟構成了挑戰。中國的崛起對所有北約盟國都有安全隱患」,北約需要找到一種「平衡的方式」來應對中共的挑戰。北約首次將中共構成的戰略挑戰納入議題討論,這則新聞或許預示了西方民主國家針對中共的新冷戰已經箭在弦上。

歐洲自從二○○九年經濟衝擊過後,出現了歐豬五國的狀況,中國便是利用這個機會大舉投資歐盟國家,並同時擴大了中國對歐盟國家的內部影響力。然而二○一六年之後,美中從戰略夥伴關係轉變成戰略競爭對手,美國試圖在全球拉起一條「全球防中民主連線」,歐盟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要重新面對中國霸權崛起的問題,並且考慮是否要站在「全球防中民主連線」的陣營之中。所以當北約首次將「中共」當成新的潛在威脅,正說明了為什麼美中貿易戰將變成全面性、長期性的戰略對峙。在這一場對峙中,北約國家都被迫要選邊站,而台灣長期在美中關係中處於關鍵戰略位置,勢必也得在這場對峙中選擇陣營。如果美中對峙是自由民主與獨裁極權陣營的對峙,台灣當然只能義無反顧的加入全球民主陣營。

國際政經局勢正面臨重新盤整的時期,美中間的戰略競爭關係並不會在一時之間結束,反而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競爭針對,未來台灣的立法委員,理應具備國政層級的思維,擁有國際視野與區域視野才能幫台灣政府在這場國際變局中做出理想的國際政經布局和調整,否則台灣可能會在這場對峙中受到致命的衝擊,所以明年的大選對台灣來說將是十分關鍵的一場選舉,選民不僅要避免被紅色滲透的代理人進入國會,也需要選擇能帶領台灣在這場對峙中前進的候選人。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